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98 章

唐代人對昭陵都有著深厚感情,這一點是為人至孝的高宗皇帝李治起的頭。




李治在位時一旦在戰事上取勝,就會把獻俘儀式安排在昭陵舉辦,好叫李世民在泉下也能看到大唐正在開疆拓土。




由於李治對昭陵的看重,時人一旦有什麼冤屈就愛去哭昭陵。




都冒天下之大不韙跑老李家祖宗的墳頭哭了,冤屈能不大嗎?有關部門都得火急火燎地介入處理,生怕慢了一步自己要人頭落地。




要知道此前有人只是誤砍了昭陵幾棵樹,就差點被李治給砍了頭。還是狄仁傑極力勸阻之下,李治才勉為其難地把犯錯官吏流放去嶺南自生自滅。




興許是由於李治這份看重,又或者是昭陵的“昭”字天然帶著幾分鼓舞人心的力量,反正哭昭陵這個活動一直到宋朝都很有幾分神聖色彩。




杜甫這個大唐人也不例外,所在的環境越是黑暗,人們就越是愛回憶明主所在的時代。




所以杜甫每次路過昭陵都要寫詩遙遙吹捧一下李世民這位貞觀雄主,深深懷念李世民“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的風姿。




眼下杜甫雖還沒有遭逢鉅變,卻已經深刻地感受到風雨到來前的昏暗。




對於天上掉下個文武大聖皇帝這種事,杜甫雖還沒有完全消化完畢,卻也莫名地激動起來了。




杜甫已經從李時珍那兒得知大唐即將迎來為期八年的動亂,此時見了年輕的李世民,眼睛裡不由滿含熱淚,和他說起天寶年間的種種變故。




如今的皇帝李隆基,開元年間也是個英明神武的帝王,可惜到了天寶年間就徹底變了樣。




後宮那點破事不提也罷,主要是他怕自己人心眼多,所以信任胡人將領,信任到什麼程度呢,他把范陽、平盧、河東三鎮全劃分給胡將安祿山了。




今年這個安祿山還上書跟朝廷討要個通管全國馬匹的差使,朝廷還同意了。




也就是說一個胡將不僅兼任三鎮節度使,還擁有調度戰馬的權限,要人有人,要馬有馬,要地有地,你說他不反,誰相信?




李隆基還真相信了。




連背靠楊貴妃的國相楊國忠都動搖不了李隆基對他的信任。




當然,這楊國忠沒好到哪裡去就是了。天寶年間朝廷之所以滿堂昏昏,也有他貢獻的一份力量。




他們這些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惜沒有權限在御前建言,哪怕湊在一起日罵夜罵也沒法罵出什麼結果來。他們上達天聽的路,早就已經斷了啊!




據傳就是李隆基跑開了頭,以後大唐的皇帝遇到強敵就跑,他們的都城長安被胡將叛軍之流進進出出許多回。




怎麼能不叫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