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444章、共創盛明煌煌

  聽皇帝提到這麼遠,眾人一時都有些錯愕。

  誠如此言,華夏大地上有明確一年一年記載的信史,確實是從共和元年開始的。再之前,雖仍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但許多事蹟從文字史料裡無法精確到某個年份。

  朱厚熜說出了自己提到這個的目的:“兩千三百八十一年來,不論這片國土上誰人為主,中國一直明確存在。兩千三百八十一年以來,中國賢人、豪傑輩出,諸族百姓繁衍至今數逾萬萬,普天之下莫有文化燦爛勝過中國者。天下,當明確知曉中國的強大存在。自嘉靖二十年開始,不設年號,稱公元二三八二年。”

  這是大明要向世界輸出的第一個標準:紀年、曆法。

  真實的公元曆法在世界範圍內通行的時間並不算長。從路易斯那裡,朱厚熜知道歐洲教廷是在一千年前才開始把耶穌誕生那一年稱為公元元年,其基礎是古希臘的儒略曆。而葡萄牙,直到一百年前才開始使用這種紀年法。

  歐洲人殖民的腳步最終把這種紀年方法帶到全世界,公元紀年的底色裡,公元元年永遠與耶穌這個宗教信仰聯繫在一起。

  現在大明是世界最強,世界對於時間的概念,為什麼不能與中國的歷史聯繫在一起?

  自那一年開始,唯有中國,每一年的歷史都有文字記錄流傳下來。

  然而皇帝現在說,明年就開始不設年號了。

  眾參策一時更加愕然地看向皇帝。

  朱厚熜面對他們的眼神,平靜地說道:“朕意取消年號,是想讓卿等、讓天下明白一個道理。國之所以為國,是因為國朝的百姓生活在這裡,需要有官府來守土安民。官府要穩固,需要有上下職位、各司其職。如今皇帝聖裁,重臣輔佐,流官任八方,這是如今留下來的經驗裡最好的方式。”

  “朕雖大明之主,與卿等有上下之別。然就事論事,豈非共和之實?朕實賴卿等共治天下,以求大明百姓和平安居。年號之舉,更彰顯帝君;朕如今欲卿等共謀天下大同基業,以共和元年為始,盼天下臣民皆知我中國已歷兩千三百八十餘年信史,大同基業則仍未成,君臣仍需努力。”

  這樣的話,在一邊旁聽的朱載墌心情複雜:那麼,等將來我繼位了,沒自己的年號啦?

  朱厚熜沒管他的想法,只是繼續說:“大道至簡,讓大家都少算些數字。而天下臣民從這兩千多年的信史裡,還要看明白一件事:我泱泱中華,雖然諸族你來我往,如今卻也不只有漢民是國民了。入了大明戶籍,願遵朝廷律法,以泱泱中華為傲,便是中國國民。”

  他完整的想法到這裡才悉數說出來:“定立憲條,需明白一點:君臣這是為泱泱中華的新世代定立憲條,要明淵源,看長遠。定立憲條,是為我中國終至天下大同。”

  “要得天下大同,需以國民為本。疆土,是用來養育保衛國民;官府,是用來管理服務國民。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愛護有之,訓誡亦不免。愛民如子,豈能只知管束,不知辛勤一生便是為了子孫後代?”

  “為了這天下大同之偉業,君臣萬民都要從憲條裡知曉:如今中國號大明,是謂君臣愛民如子、治國理政為中國子民明日之大明!諸族親睦,子孫後代在大明疆土有安穩明日之大明!一切為了國民,為了子嗣能繁茂安居的國民,為了外國敬服昌盛強大的大明!”

  “為此,朕可舍年號,讓臣民皆知朕之大志,皆知皇家之志。太祖出身於國民,鼎定天下,鑄就大明根基。自朕以後,皇家在位為帝者,皆不可忘卻太祖受命為民之初心!為了天下大同,皇家何惜臣民有個年號來敬頌?君臣述說公元已兩千三百餘年、兩千四百餘年,但問天下已大同否?”

  國策殿裡,皇帝的聲音在迴盪。

  想起他繼位以來勤勉的二十年,眾臣恍惚間只覺他不只眼裡有光芒。

  誰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心裡真的這麼想,多少年來從沒忘。

  那是理想的光芒。

  天下官員們的態度統計還在案上,天下大同本該也是每一個讀了經典金榜題名之人的理想。

  如今誰能不是天子同黨,去撿起泱泱中華的榮光?

  漸有聲響,張居正站立在旁,只見國策殿裡眾臣站起,出口成同一章:

  “陛下有此志向,臣等豈能不鞠躬盡瘁,共創盛明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