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75章、你為何總是疑心陛下(新春大吉)

  今天的榮耀,還屬於楊廷和與石珤這兩個講經官,屬於楊慎與張璧這兩個展書官。

  楊廷和自不必說,這第一次經筵由他擔任一個講官,象徵意義更大。

  而石珤目前掌翰林院,去年的會試還是由他主考的。

  至於兩個負責為講官翻“講義”的展書官,則都是正德六年的進士。當日去良鄉送儀注的楊應奎與他們是同科,現在人已經和毛澄一起涼涼了。

  楊慎與張璧就不用皇帝親選了,是翰林院推舉出來的。

  一個是首輔之子,一個是荊州府石首人,袁宗皋的同鄉。

  處處都是人情世故。

  課堂已經準備好,大漢將軍們守衛在文華殿內外。

  經筵結束後的賜宴,光祿寺也已經開始準備。

  乾清宮裡,經歷了家門口的一場火災後,皇帝見今天雨停了就繼續晨跑,昨天驚惶不已的後宮也安心不少。

  晨跑後又重新穿戴妥當的朱厚熜跨出了殿門:“走吧,聽講去。”

  出了乾清門,今天當值的掌領侍衛官惠安伯張偉跪了下來。

  郭勳珠玉在前,有迎護之功的張偉也參與了昨天的賜宴,眼下他對皇帝表現出由衷的敬服,再帶著點與重設後的三大營有關的心思。

  “起駕吧。”朱厚熜讓他起來後,只是笑了笑。

  張偉身邊,都是在皇宮裡見過朱厚熜晨跑的禁衛,皇帝的堅持與毅力,日復一日地感染著他們。

  更別提剛才等候時,張佐過來讓他們候著,說皇帝還沒跑完。

  前夜家門大火,今天還能安心跑步,陛下之沉穩著實令他們佩服。

  朱厚熜在宮裡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一概步行。

  但今天不同,那經筵是個特殊的禮儀場合。

  坐上了步攆,天子在禁衛與儀仗的簇擁下,往文華殿的方向開始移動。

  午門的門也打開了,有幸列席經筵的文臣們也開始先到左順門外集合。

  事到臨頭,楊廷和也不禁再度緊張起來:今天真的不會有任何意外嗎?

  兒子雖然在人情世故上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但腦子真的挺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