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代價是什麼呢?

    “倘若左將軍能夠一統天下三興漢室,願意立我天師道當做大漢國教!?”

    酒席之上,滿臉和煦的張魯,饒有興趣的聽著簡傑給他提出的條件。

    對於簡傑,張魯其實本來並不在意。雖然簡傑已經束髮,但他始終是個沒有表字的小屁孩,張魯並不覺得和這麼一個小孩談能談出什麼來。

    不過在前線善後的閻圃倒是建議張魯接待一下簡傑。張魯一向很尊重閻圃的意見,這才親自過來迎接了一下簡傑。

    等見面交談了一番以後,張魯發現自己對面的這個小孩,的確非常不簡單。單純是對天下大勢的認識,便超越了很多人,至少對漢中政權即將成為夾心餅乾的未來有著很深的認識。

    隨著寒暄了一番,簡傑開始直入正題,開始勸說起張魯投降劉耷來。

    說起來這張魯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妥妥根紅苗正的大漢忠良之後,理應匡君輔國,安漢興劉。

    但架不住號稱曹參之後的曹操都做了漢賊,簡傑只好把這件事情略過,直接開口便談起利益來。

    對於將天師道設置為大漢國教的提議,是簡傑在聽劉耷和龐統、法正議事的時候,簡傑主動提出來的。

    在此之前,大漢還沒有國教的概念,國教是個什麼東西,劉耷還有龐法這樣的精英也沒什麼概念。

    不過靠著鎮壓太平道起家的劉耷,對天師道這個和太平道淵源頗深的教派不怎麼感冒,並不想立個什麼國教。

    簡傑費了老大勁才讓劉耷接受了立天師道為國教的概念。

    套用後世的一句話,宗教陣地你不去佔領,其他人就去佔領了。

    和劉耷他們不一樣,簡傑可是知道張魯這一系的天師道發展前景有多麼廣闊。

    上初中的時候簡傑學過《出師表》,他便被上面的郭攸之給鎮住了,郭攸之的臉究竟有多大,竟然起了一個兩字的名,這實在太不合規矩了。

    又過了好些年,簡傑才在網絡上知道,“某某之”的名字,是天師道信徒的起名方式。

    東晉知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中國古代,因為避諱的問題,晚輩是不能與長輩的名字有相同字的,相同音的都不行),還有南北朝時那一票“某某之”的文臣猛將,其實都是天師道的信徒。畢竟就給陳壽的《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都是這個系列的一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