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詞 作品

第480章 成功度過

 就在秋收過後,災難如約而至。 

 從重陽開始,以滕州為界,全境開始下暴雪。 

 異常的大雪初現端倪,李麓就下旨要求全國做好防備,但天災之下,就算早有準備,還是有百姓樂流離失所。 

 大雪持續不斷,許多質量差一些的民房被壓倒塌,造成大量難民,這一切,都由官府全權承擔,食穿住行,一應俱全,盡最大可能保護難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受災最嚴重的自然是蠻遼國境內,這裡本就是極寒之地,大雪災來臨時,更是造成了蠻遼國全境顆粒無收。 

 好在是李麓聽了趙寒的話,早有吞併蠻遼的心。 

 再加上之前安插在蠻遼國的傀儡以及成功教化了一批俘虜放回去,正好趁此機會,在接納蠻遼國難民的同時,順理成章吞併了蠻遼全境。 

 大安國經歷此次災難,全境頹靡,李麓見狀,甚至親赴大安國賑災。 

 因此而深得大安國民心,在舉國的共同願景之下,大安國也順利回到大瑞的統治之中,大元雖然沒有正式迴歸,但因為有通商協約,兩國來往和交流甚是密切。 

 尤其是大元國距離天州不算遠,這也更加強化了兩者之間的聯繫。 

 從理論上看,大元國的迴歸那也是遲早的事。 

 最令人想不通的是大裕國,李成裕多次向趙寒暗示過迴歸之意,反倒是經歷這次磨難之後,一點兒風聲也沒有了,雖然大裕國也派了不少人到東州跟著學捕魚,交往也甚是密切,可李成裕就是對迴歸一事絕口不提。 

 而東州,自從曹端在這裡開建大船塢以來,這裡是日漸繁榮。 

 加之秦晉兩州之前有大批百姓遷移至此,可以說現在的東州已經成為大瑞揚州和天州以外,最繁榮的一個州府所在地。 

 船塢選址在羅家村,因為這裡漁業資源豐富,又隸屬於南方,這裡受災程度相對較輕,食物也不短缺,因此各項工程都很順利。 

 一年時間剛到,船塢已經大體建成。 

 大雪一直持續到第二年春天結束,雪才初融,因此,此次受災,不僅僅只影響一年,對第二年也是極大的挑戰。 

 沒有經過春耕,一切糧食都得仰仗上一年的存餘,所以這第二年也將是極為難熬的一年。 

 借用趙寒前世一位偉人的話說,革命還未成功! 

 大災過後,最令人激動的消息也有。 

 一是碧州職業技術學校已經迎來第一批學生的正式畢業,從建立到現在,這學校招收了五萬多名學生,經過學習和實踐,他們將會出現在大瑞的各行各業中。 

 與此同時,官嶺學校也迎來了新的變化,這裡也建成了一座規模堪比碧州學校的技術學校,預計每年招生兩萬名,與碧州不同,這所學校主攻鍛造冶煉。 

 歷經帶兵起義最終一同天下之後,趙寒也想閒下來,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片土地上傳播一下。 

 第二是東州大船塢建成後,第一批製造大船所需的澆築板材已經送往船塢拼接。 

 為了讓這艘史無前例的大船拼裝更加順利,曹端準備在完工前,搞一個慶典儀式,為此,他特地來信讓趙寒在秋季趕往東州,預計到那時,船體已經能夠基本拼裝完畢。 

 趙寒到時,正是大船能下水的日子。 

 這兩年,張漢等人為了賑災,帶著共創軍四處跑,一年也回不了河源村幾次。 

 楊咪和蕭北更是大忙人,她們趁機在大瑞每一個州府都開了商場,生意做得相當大,一年到頭,趙寒連見也只見了一面。 

 時光流轉,秋天很快就到了,趙寒如期赴約東州,同行的,還有唐陽和韓姬。 

 從沙溪鎮出發,一路東行,即可直通東州,趕往東州的水路上,護衛船輕舟漫躍,兩岸秋色,盡收眼底。 

 看著東面火紅色的霞光,趙寒總覺得頭暈乎乎的,似乎在預示著,有什麼大事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