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自翕張 作品

第730章 慶曆新政

    在談判中立下大功的富弼,回來之後獲得了朝堂上下的一致看好,於是在駱天明第二次出任西征軍主帥時,就把他派來當監軍了。

    這麼做的目的,一是給富弼再鍍一層金,因為連文臣都覺得,跟著駱天明能大勝仗,監軍就是跟著蹭功勞的;二是想讓強硬的富弼跟駱天明爭奪軍心,想要培養一個能領軍的文人。

    因為范仲淹在朝堂上批駁夏竦的表現,讓其他文臣覺得他是知兵的。

    范仲淹才跟著駱天明幾個月,就有如此表現,那麼再培養一個富弼也不難。

    等文人有了領兵的能力,武將還有什麼用處?只需要能衝鋒陷陣就夠了。

    正因為如此,除了富弼這個監軍之外,還有二十多個文人也跟著來了,他們跟富弼一樣,都是為能夠領兵準備的。

    對於這些人的加入,駱天明不但不反對,反而毫不客氣的全都派了任務,讓他們都在實踐中學習。

    他們雖然都是文人出身,可在軍營裡打滾久了,他們還會是純粹的文人嗎?

    即使他們依然把自己當文人,可其他文人還把這些武將作風濃厚的傢伙當做自己人嗎?

    就算他們依然是文人陣營的人也沒關係,只要他們開始接觸武事,以後就離不開了,想要重新轉回文職,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會形成一個文官和武將之間的中間階層。

    有了這個階層在,武將的日子就會好過許多,至少不會隨便找個藉口就能砍了腦袋。

    因此,駱天明對這二十來個文人相當關注,專門派經驗豐富的老將帶著他們,瞭解軍隊的一切。

    等他們瞭解的差不多了,就調回駱天明身邊,讓他們充當參謀。

    讀書人的腦子都聰明,即使沒系統的學過軍事指揮,但他們都讀過兵書,又在基層鍛鍊了一段時間,也算是有基礎了。

    剩下的,完全可以一邊做一邊學,就算做出什麼荒唐的計劃也不要緊,有駱天明和穆桂英把關,問題不大。

    參謀制度是這個時代沒有的,而有了這幫參謀之後,穆桂英感覺一開始挺累的,但把他們教出來之後,一下子就輕鬆不少,很多瑣碎的事自己都不用管了,參謀就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