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杏林 作品

第 41 章 朝事

 這時候,‘不可直視天顏’這一條規矩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姬未湫大大方方湊過去看,也無人能發現。

 顧相就此次江南部分地區發生乾旱一事,又論現今江南水利失修,多靠百姓自發,然而江南本就多雨,旱情少見,水利設施年久失修,主張重修水利,開肚井,修縱浦橫塘,建水庫。

 看著挺輕鬆的,但哪怕是姬未湫都知道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兒。肚井也就罷了,再如何艱難也不過是挖井,那一帶不缺地下水,有經驗的開井師傅帶著幾個徒弟短則兩三日,多則十天半月的也就弄好了。可縱浦橫塘,那就不是什麼簡單的玩意兒了。

 以長江舉例,長江橫穿江南,流入東海,所謂縱浦,便是沿著長江每隔一段距離便開鑿或者疏浚一條河,稱之為浦,再沿著浦每隔一段距離再度開槽疏浚一條河,兩兩連接,便是橫塘,最終將中間一塊地方四四方方圈起來,形成井字組成的網格。再以清理河道所得的淤泥用來加固、抬高堤岸,使河床闊深,流水無阻,若遇洪峰,這些浦、塘便可分擔水量,不使決堤,若於乾旱,堤岸高厚,更有利於儲存水資源,旱季也就不成問題了。1

 簡單來說,顧相想先在受災最嚴重的雲州修幾十條人工河,然後推廣至整座江南,最後推廣至條件符合的各府。

 就是擱現代,又有挖土機又有隧道鑽,修建一條護城河都得以年起步,擱南朱,全靠人力挖掘,大不了上點牛馬騾子,要挖到什麼時候去?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人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至於那些什麼修河修堤要徵哪個家族的地又傷了哪家的根基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姬未湫都不想提,這是官員的事兒。

 南朱也就姬溯登基後才緩過一口氣來,這幾年風調雨順,姬溯也不是愛修什麼行宮的人,國庫才有了餘糧,修一個雲州或許不難,但想要將整座江南府都修遍……那很難,更不必提全國了。

 姬未湫站直了身體,心有有些奇異——既然放到朝上明姬溯覺得此事可行……他不是想讓王相來擔這個責任吧?

 邏輯很簡單,王相的侄子捅出來的簍子,王相給補上,合情合理。

 江南一向是個好地方,物產豐沛風調雨順,去江南做縣官可是個肥差,政績、油水都管夠。只要當官的不是個二愣子,平平安安在江南待上個兩三任,再有些人脈,穩穩當當的升官。

 雲州知縣王流耀就是這樣一個人,姬未湫查過他,燕京人士,王相同父同母的弟弟家的老三,重元三年的進士,在大理寺當了三年的推官,重元六年調到雲州去做知縣,至今是第二任末,要是沒出乾旱這事兒,這人明年就能升官了。

 群臣議論紛紛,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慶喜公公便往前站了站,他一動,朝臣便若有所覺地安靜了下來,姬溯淡然道:“眾卿可各抒己見。”

 當即有人跨出一步,拱手道:“臣戶部趙明有奏!”

 姬溯頷首,趙大人便道:“臣斗膽問一問顧相,水利本為利國利民之舉,只是江南旱季少有,如此大興工事,所費幾何?此次賑災,所費幾何?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