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策論


良康作為主考官,並不需要親自下場閱卷,他端著侍童端上來的老君眉喝了一口,繼續窩在太師椅子上假寐,臉上浮著若有若無的笑意,活似一尊彌勒佛相。

下首,一考官皺著眉頭將手下的試卷上打了個大大的紅叉,

將試卷撫到一邊,嘆了口氣,又從手邊堆積如山的試卷中抽出下一張來。

宣紙放到眼前,他忽得眼前一亮。

這份試卷上的字寫的倒是不錯。

雖筆力還稍有欠缺,但比劃見已有了一番態勢。看到這筆讓人心曠神怡的好字,考官舒了口氣,緊蹙的眉頭總算是鬆開了些,有了細細看下去的興致。將兩道策論題看完,考官高高挑起了眉,這倒是有些與眾不同。

這位考生的破題之法很是與眾不同。尋常考生為了稱讚元治的明君之治,大多都從元治帝繼位以來的政各項令陣列起,但也因此往往泛流於表面的毛病。然而這位考生卻著筆於地方治理,特別著重於農。

所謂士農工商,「農」本應該是擺在工商之前的國家之本,但隨著元治朝的國力愈發強盛,現今民間「笑貧不笑娼」之流傳播甚廣,令人唏噓。

考官暗暗在心中點了點頭,抬手撫須,目有贊善之意,難得有這麼腳踏實地的考生。只是對典集的引用還差點意思,文采只能算是一般,言語懇切卻過於生硬——考官在心中對這張考卷的各個方面都一一有了評價。與其餘被他立即黜落的文章想必還算是言之有物,只是這學問上火候還是欠缺。

他有些拿捏不準,便將卷子翻過去,準備看看最後一首詩帖寫的怎麼樣。

結果他剛一翻過去,看到試卷上的八句五言詩、立即兩眼一黑。

這居然是舉人能寫出來的詩?!

真是比那民間幼童隨口說出來的打油詩也好不了多少!考官的臉一下子黑了下來,字還是好字,也看得出這考生是極力按著限韻寫的,但實在是沒有詩才,因此寫出來的東西是不倫不類,拙劣至極。

考官一時心情複雜。前面寫的幾題還算新穎……可這一手爛詩!

他瞪著宣紙上似是也有些心虛而筆力比之前要略微飄忽的幾個墨字,實在是看不過,低聲喃喃道:“還欠火候,不如發回讓他三年之後再考。(筆趣閣小%說)[(.co)(com)”


說罷他揮起毛筆,準備在卷首批下一個叉。

就在這時,良康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等等。”考官動作一頓,回過頭才見良康不知何時端著茶碗站在了他身後,笑眯眯道:“見你神情猶豫,可是拿不準?”

“大人。”考官趕忙放下筆,將試卷奉上,道:“是有些拿不準……這考生策論寫的不錯,但於古今典籍上欠些火候,還請尚書大人裁決。”

良康聞言結果試卷,細細讀了一遍,嘆了口氣道:“這張就別批紅了吧。”

那就是要留用的意思了。

考官聞言有些猶豫地抬起頭:“可是,這詩寫的實在是……”他頓了頓,道:“下官見此文立意新穎,行文剛毅,必是少年人所寫。何不將其打回再雕琢三年,到時再——”

良康半眯著眼睛瞥了他一眼,接著抬起手,在宣紙上的兩道策論,道:“你看他文中所提之政令像是何處?”

考官被問得一愣,低下頭來朝文章上看。這兩篇策論對於地方政策,特別是鄉縣上的務農生態寫的十分細緻入微,考官眯起眼看了一會兒,道:“看著倒像是益州……”

說完,他話頭一頓,接著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良康見他反應過來了,也笑了笑道:“益州萬里大山,十鄉九空,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是萬分不易,你將他打回去,他恐怕真只有回大山裡務農了。”

考官這才清醒過來,是了,他們身在京城,就算是小門小戶的孩子在讀書上頭也是很捨得花費的。但對於這些不遠萬里上京的寒門學子來說,若一朝被黜落,恐怕連回鄉的路費都湊不齊,更別說三年之後再來了。

“多謝大人點撥。”

考官想良康俯身道謝,而後收起了硃筆,將卷子放進了一旁錄用的試卷之中。良康見狀欣慰地點了點頭,將茶盞中的老君眉一飲而盡,搖搖晃晃朝下一個考官走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晚九點還有一更喔下章放榜。按劇情需要對科舉做了一點修改,現實裡會試中進士的都可以參加殿試,殿試分一二三甲。本文設定會試分一二三甲,一甲才能參加殿試。

ps.寶珠的技能點不在學問上邊,所以才會當縣令。但是等當官看的就不是學問了,我寶的事業線在後頭。葉和寶珠在本文的設定上也算是一對互文吧,一個清貴一個寒門,所以兩個人的命運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