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章 帝京城

大魏初年,國勢強盛,大魏太宗皇帝對金帳部族採取攻勢,曾五次率軍北征,問題尚不凸顯。後來大魏實力衰落,多次被金帳軍隊兵臨城下,至明雍年間,遂有官員建議在帝京城外圍增建一圈周長約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於明雍三十二年開始,由於當時南郊比較繁華,又有皇家祭壇天地壇和社稷壇,所以外城先由南線築起。但是開工不久,就因資金不足,難以為繼。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變計劃,只築南線城牆,其他三面待日後有錢時再說。南線城牆長度,也由原計劃的二十里縮減為十三里,其東、西兩端,向北彎折,與內城的東南、西南兩座角樓會合。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所謂“日後再說”,直至今日遼東入關,也未被說起。

明雍四十三年帝京外城建成,總長二十八里,開有七座城門。因增建外城的動因,是為了加強帝京的安全,所以城門命名多帶有“安定”、“安寧”之意,如“左安門”、“右安門”、“廣寧門”,外城正門“永定門”,就是寄寓“永遠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後,帝京城的中軸線由正陽門延伸至永定門,北距鐘樓長達十六里。


由於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後的帝京城平面輪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稱名不副實,它並不在內城的外面,而是在內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稱“南城”。

待到大玄取代大魏之後,國力強盛,開始擴建帝京城,或者說在另外三個方向補上了大魏朝廷因為資金不足而未能修建的東城、西城、北城,把“凸”字補全成了“回”字。

如此一來,最早的古帝京城被徹底包裹了起來,整個新帝京城的面積增加一倍以上,面積超過西京府和金陵府,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城。玉京雖然時常與帝京被人並列提起,但受限於玉虛峰的地形,玉京在規模上遠不能與帝京相比。

一般都城只是三重結構,即外城、內城、皇城,皇城與宮城只是兩個不同的叫法,實際上是一回事。大玄朝廷將帝京變為四重結構後,原本的外城變為內城,原本的內城變為皇城,原本的皇城變為宮城,皇城與宮城自此明確分開,宮城位於皇城之內。

新外城被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也依循南城的舊稱分別稱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內城即是中城,所謂的五城兵馬司也終於名副其實。

總體而言,皇室居於宮城,宗室王府以及各部衙位於皇城,勳貴、官員、富商的宅邸、道觀道宮、會館行院、各種店鋪、部分衙門、太平錢莊、太平客棧、商行倉庫位於內城,普通百姓居於外城。

因為內城就是古帝京,佔地極大,並非尋常意義的內城可比,故而內城以皇城為中心按照方位又被細分為八個大坊,分別是:玉寶東坊、太妙西坊、玄真南坊、玄上北坊、度仙東北坊、好生東南坊、太靈西南坊、無量西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