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翁 作品

第94章 漢中軍內應

    雖然許伯安講究名士之風,而且自稱是投向了大涼正統,但是項陽明白,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時候給予的名利地位是穩定人心必要的手段。

    再加上項陽手中的確也缺少一些官吏,他許諾,事成之後,給予許伯安劃出一大片地來,讓他與其弟子在其中講學,而且拿下漢中之後,必定保證他的某些弟子在漢中的高官之位,讓許伯安可以保證在漢中的影響力。

    許伯安大喜,這些東西正是他想追求,又顧忌著名士風範不太好直接說出口的,對於陛下的“明察秋毫”自然是大加讚賞。

    項陽剛剛才統領大軍前往荊州大戰一場,又要立即轉戰漢中,幸好他的身體底子好啊。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漢中之戰關係重大,真能打下來的話,不僅能把手伸下巴蜀之地,而且還能策應到涼州戰場。

    同時,項陽以前雖然沒有想過直接打漢中的主意,但為了訓練將士們對地形的瞭解,早就派出軍士繪製了從關中到漢中的新式地形圖,這一路上,他們的行軍是不會有任何障礙的。

    為了讓與漢中之戰萬無一失,項陽集中了兩萬步軍一起出馬!

    其中神威神武二軍調來了四個營共一萬兩千人,還有這段時間擴張起來的步軍計八千餘眾。

    這八千新軍雖然沒有經過特殊訓練,但是也是由易安親自訓練合格的,放在其他諸侯之中,絕對已經稱得上精銳了。

    這次進攻漢中,是要打一場佔領之戰,即使有許伯安的門生作為內應,但也需要足夠強大的軍隊鎮懾異心者。

    許伯安跟著項陽的大軍一起行動,越走越覺得驚訝,這一路上竟然都沒有被漢中的探子發覺。

    明明他們都是大涼王朝在關中招募的軍隊,但是對於漢中的地形卻非常熟悉,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大軍行動又足夠隱蔽的路徑。

    許伯安也放下了心,他對於軍略之事不是太精通,若是讓他為大涼軍規劃出一條路線來,實在是有些難為他,而且要看運氣。

    順利接近了漢中最北的冬陵關,這裡也是漢中通往關中的門戶。

    冬陵關的守將乃是張越的親信,漢中大將孫天陽。

    據許伯安所說,孫天陽武藝出眾作戰勇猛,乃是漢中少有的悍將。

    他唯一的弱點,或許就是年紀太輕了,作為一軍主帥,還是有些無法服眾。

    而且孫天陽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的應對方法不是盡力化解這種局面,想辦法提高自身威望,而是搞起了小圈子。

    他只跟那些與他關係親密的將領混在一起,對於其他的老將完全排斥,這也使得軍中許多非張越派系的將領對他越來越不滿。

    過去,孫天陽也的確有如此傲氣的原因。

    在內,他背後有靠山張越,冬陵關的大部分將士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外,漢中之地向來不太需要面對外敵,最多隻是跟益州的諸侯來回攻打,北方安穩得很。

    既然如此,孫天陽就算是把冬陵關搞翻了天,也不會出什麼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