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翁 作品

第253章 放低姿態

    吳鎮江的大軍戰力並沒有實際的提升,但因為敵方士氣開始低落,再加上各種物資消耗巨大,使得雙方的戰力對比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項陽早就預判到了這種轉變,所以,他讓大涼軍的嫡系軍隊頂到了第一線。

    大涼軍的作戰意志與技巧遠勝過吳鎮江,這時正適合頂在前面。

    吳鎮江的軍隊,剛開始被項陽派在前線全力進攻,他們的兵力消耗已經不小,影響到了士氣與作戰意志。

    項陽知道對此不能強求,吳鎮江的將士對於大涼的歸屬感還不是太強,假如帶著他們多打一些順風順水的仗,更有利於他們的身份認同,而且也能減少心中抱怨。

    可惜的是,荊州戰局不容許,只能讓他們充當某種“炮灰”類的角色,誰打這種仗時間長了都會有所抱怨的。

    相比之下,大涼軍入荊州之後,打得每一仗都可稱得上是苦戰,打到現在他們的傷亡與經歷的戰鬥比起吳鎮江軍更多,不過,大涼軍作為百戰精銳,意志非常堅強,依然是最值得信賴的軍隊。

    讓他們與吳鎮江的軍隊輪換之後,由大涼軍頂在第一線作為主攻軍隊,立即看出效果來了。

    明明他們也沒有得到任何攻城器械的支援,但是對於孫梟軍城池的威脅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他們可以更加熟悉地使用炸藥包武器,兩天之內,直接攻克了一座缺少物資與援軍的城池。

    而葛楓對此已經無計可施。

    巧婦亦難為無米之炊,葛楓雖然對於整體防守戰頗有心得,還是在他們的主場作戰,但是沒有物資補充,他無力指揮手下出城野戰,難以進行支援與互動。

    “防守”戰不至於“呆守”“死守”!

    假如孫梟軍的各個城池,特別是主城之間沒有任何互動支援,那就等於是無援之孤城,是兵家之死地。

    葛楓再是野路子出身,也不可能犯這種低級失誤,但是戰局的發展,水上交通接連遇襲,卻讓他只能打“呆”仗了。

    他接到手下上報的軍情,知道大涼軍頂到了前線,不惜代價地發起狂攻。

    大涼軍與吳鎮江軍的服色依然不同,讓他們更容易分辨前線軍情,假如孫梟軍的後勤體系非常完整,那麼現在就能立即調兵,他知道只要能打退大涼軍這一波進攻,必能迎來轉機,因為大涼軍的鋒銳會被打下去,之後再防守就容易得多。

    葛楓現在無可奈何,本來其他城池的防守壓力就大,還要在補給不足的時候,要逼著他們出外野戰,實在是強人所難。

    他需要等一個更好的機會。

    大涼軍不是要攻城嗎?但凡攻城戰,必定會出現大量的傷亡,任他再是精銳之師,在巨大的傷亡之下,再受到背後的衝鋒,必定潰退。

    葛楓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此,他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但是,從第三天開始,大涼軍接連給他沉重的打擊!

    大涼軍猛攻一天,就把之前吳鎮江軍拖延日久的前線城池松城給攻克了,松城守軍三千餘人,最後僅餘下兩百多人突圍,由此可見這場攻防戰打得何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