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五十章 啟動滅蜀計劃

    大軍即刻出發,趕到江陵後,張武又與甘寧商討了一下後續的行動計劃。

    按照計劃,張武從江州轉道北上,但會找藉口在江州留下一些士兵,到時候會在李嚴的配合下發動突襲拿下江州。在行動之前,會派人給甘寧報信,讓甘寧率領水軍主力提前出發前去接應。

    拿下江州之後,可以說長江上游也就掌控在荊州水軍手裡,然後甘寧就會率大軍再沿江而上,在江陽(現瀘州)這個地方轉道北上,走沱江直抵成都城下。

    益州水軍都在江州,到時候肯定無法阻止甘寧北上,只要荊州大軍兵圍成都,劉璋這個慫包肯定不敢出戰,然後再聯絡張松打開城門,大事便成了。

    這就是有內應的好處,可以實行斬首計劃,直接攻佔對方的首府,俘虜對方的首領,然後再慢慢平定地方。

    如果沒有張松這個內應,即使張武率領十萬大軍圍困成都,也很難再很短的時間內攻下成都城。原著中,劉備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璋要開門投降,而董和說道:“城中尚有兵三萬,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真要再攻上一年半載的城,張武帶的糧草肯定就不夠了,而且大軍遠征,萬一曹操再起兵攻打荊州,那就兩頭顧不上了,說不定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再說了,如果沒有內應,可能水軍連江州都過不去,也就不存在突襲成都這個戰法了。

    從江陵到江州,路途遙遠,雖然走水陸可以節省體力,但大軍出征,物資眾多,行駛速度也快不了。而且長江越往上游水流越急,尤其是三峽這裡,自湖北的宜昌開始,至奉節縣的白帝城,全長193千米,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一千多米,最窄處不足百米。

    李白曾有詩云: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裡有些誇張的說法,而且從白帝城到江陵是順水行舟,從江陵去江州那是逆水而上,那速度肯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