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

    世家子弟大都選擇去鹿門書院求學,而州學則成了寒門子弟的聚集地,大都督府一視同仁,對所有前來求學的各地學子們都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後來,還有當世有名的大儒前來拜訪,有的在龐德公、司馬徽和張武的親自勸說下留下來當了老師。

    襄陽一時之間成了全天下的文化與學術中心。

    荊州的大家族們有錢了,張武怕他們有了錢不知道怎麼花,會生出什麼事端來,所以派禰衡將各大家族的主事人召集起來,開了個座談會。

    禰衡可是大都督府的長史,是張武第一心腹文官,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代表張武本人的意思的,所以各大家族都非常重視。

    禰衡傳達了張武的幾個意思。第一呢,他們賺的錢是合法合理的,是經過州牧大人和大都督同意的,是受大都督府保護的,所以讓他們放下心來。

    第二呢,有了錢不能胡作非為,更不能做違反朝廷法規和荊州各項法度的事情,否則大都督可不論親疏遠近。

    第三,賺了錢最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為當地的百姓某點福利,因為大都督說過,他畢生的目標就是想讓天下的百姓有田種,有書讀,所以呢肯定得讓老百姓吃飽穿暖不是?

    第四,印書賣書雖然賺錢,但那不是咱們的主要目的,咱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傳播知識,代聖人教化天下,所以要多支持一下荊州的教育事業。有條件的可以在當地建立一個義學,請上一兩個老師,讓一些資質好的寒門或平民子弟也能得到培養。

    各家族的人聽後,都覺得大都督說的很對啊,我們最大的任務當然是要輔佐大都督完成他的理想,至於賺不賺錢的都是小事,再說了聖人都說過,達則兼濟天下嗎,何況按照大都督說的那樣去做,也花不了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