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二百零五章 暴富的時刻就要來了

    見自己統一整個荊州思想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張武笑道:“諸位的心意,我已經知道了,既然大家都是心懷天下的大德之人,那我們就共同努力吧。”

    隨後,大都督府宣佈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印書局來專門管理這件事,這個機構暫時由大都督府新徵闢的都督府參軍劉巴主持。

    劉巴字子初,是零陵郡人,出身世家,其祖父和父親都任過太守,當年劉表多次徵用他,他都推辭不就。

    張武也是打算大規模賺錢的時候,才忽然想起有這麼一個懂經濟的牛人,於是便派人將其召來。

    印書傳播知識於天下是既有名又有利的事情,作為主要參與人註定是要青史留名的,所以劉巴便應召而來。

    劉巴剛一上任就負責這麼重要的事情,那是幹勁十足,代表大都督府與各家族商定白紙配額,書本的價格等等。為了兼顧賺錢和傳播知識,大都督府規定每本書的價格不得超過五金。

    漢代一金值一萬錢,到了東漢末年這個比例要大得多,五金大約就是六萬多錢。一個士兵每年吃糧食大約能花費五千錢,一本書就夠一個士兵十年的飯錢。

    一般的平民或小手工業者家資在數萬錢到十萬錢之間,一本書的價格就是一個平民家庭的全部財產。

    大名士東方朔娶妻時的聘禮在十萬錢左右,那麼兩本書就可以換一個漂亮老婆了!

    所以,即使每本書賣五金也是天價了,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買不起啊。而張武一開始也沒打算賺平民百姓的錢,他要賺那些世家大族的錢。

    書這種東西,買來之後可以存放很多年,因此那些大家族們肯定會每種書各買上一本,頂多有的書買個兩三本。

    一開始肯定是供不應求,但當大部分世家大族都買得差不多後,銷量肯定會降下來,利潤就不會像一開始那麼高了。然後為了賺錢,各大印刷商肯定會降價,再收割一波二三流的小家族的韭菜。等小家族收割完了之後,就會再降價賺寒門和平民的錢。

    到時候就是老百姓也能買得起書的時候,就能實現張武的真實目的了。打破知識的壟斷,使天下的百姓都能讀上書不是很簡單、很快就能實現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還會面對很多困難和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