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五百一十四章 裂土封侯

    公元219年,為加快一統天下的進程,張武公告全天下,自黃巾之亂起,天下已經混戰三十餘年。百姓十室九空、妻離子散,無不期盼天下復歸一統,重現太平。

    張武本人一直以結束戰亂,恢復太平,使百姓安居樂業為目標,幸賴諸文武之力,此生有望實現這個目標。

    因此,為表彰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張武決定對他們進行一項特殊的封賞,那就是裂土封侯!

    消息一出,天下震動。

    裂土封侯呀!這可不是以前封的那些虛領的爵位,而是將土地實實在在的割給你,在這片土地上,你就說了算了,在你的封地內,你就是君王!

    華夏古代社會之所以叫封建社會,就是因為實行了封建制度。

    封建,即為“封土建國”,是古代天子依照爵位的高低,將領土分封給宗室或功臣作為封地的制度。這些封地就是封國,讓他們來保衛中央,又叫“分封制”。

    分封制起自西周。周天子分封宗室和功臣,每一個封地都相當於一個小國家,以致於到了春秋時期,天下有一百多個諸侯國。

    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取消了“封建制度”,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但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又分封諸侯王。漢高祖劉邦逐一消滅了各個諸侯王之後,又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也分封了一些王國和侯國,算是兩種制度並行。

    但從歷史上來看,將領土分封給宗室或功臣之後,往往都會導致叛亂髮生,因為擁有領土的諸侯國實力比較強大,容易產生野心。

    因此,自從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便開始削減諸侯王的權力和領土,再到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將大的諸侯王分裂成許多小諸侯國,不再對中央構成威脅。

    在這之後,不管是宗室王爺還是功臣侯爵,都不再實封領土,而是虛領食邑,就是隻享受封地帶來的收入,卻不能插手進行管理,封地內的所有官員都由朝廷任命。

    當然了,從兩漢到隋唐,雖然中央政權吸取了教訓一般不再給宗室或功臣分封建國,但也一直沒有徹底杜絕,只是儘量的分散和弱化。從隋唐開始一直到兩宋時代,這個階段內的封建制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