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四百八十八章 草包夏侯楙

    原著中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夏侯楙是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如果出奇兵突襲長安,那夏侯楙說不定會嚇得棄城而走。但現在張武知道就算奇兵突到長安,夏侯楙也不會跑,因為城內還有郭淮,不過夏侯楙肯定會先確保長安的安全,他的全部家當可都在長安。

    除了關中的曹軍之外,曹魏的國都洛陽還有十萬精銳大軍,還有司馬懿這個比較難對付的人,而且洛陽離長安不遠,武都又不可能很快攻下來,一旦讓司馬懿率援軍趕到,只怕這次又得無功而返。

    現在甘寧和丁奉已經在東線發動了攻勢,將豫州的曹仁牢牢牽制在徐州,而豫州兵力空虛之後,宛城的曹洪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要再想辦法牽制住司馬懿和洛陽的曹軍,那武都之戰就勝券在握了。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之前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知道司馬懿的厲害,有司馬懿總督雍涼軍事,將來他出兵的時候會很不順利。於是他先用了反間計讓曹叡罷免了司馬懿,改任曹休總督雍涼軍馬。

    後來曹軍被諸葛亮打的落花流水,夏侯楙、曹真、郭淮等人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眼看著雍州就要被蜀國給佔去了,曹叡終於後悔了,於是將在宛城賦閒的司馬懿官復原職,又加封平西都督,讓他率南陽諸路軍馬赴長安迎戰諸葛亮。

    諸葛亮得知後,又策反了駐守在新城的孟達,讓他來牽制司馬懿。可惜孟達有些輕視了司馬懿,沒想到司馬懿竟然不請示曹叡,而是直接領兵把他給滅了。

    孟達雖死,但諸葛亮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將司馬懿牽制在宛城和新城一帶,為他奪取隴右爭取到了時間。

    結果,馬謖這個不爭氣的在街亭敗於張郃之手,白白浪費了大好形勢,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

    現在新城、上庸等郡全都在張武手中,司馬懿也不在宛城,該用什麼計策來牽制他以及洛陽的大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