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桃花 作品

第五百零七章 蛤蟆嘴

    據桑塔於科所言蛤蟆嘴位於絕崖峰前十公里處,穿山而過,屬於天然形成石洞,前寬後窄,加之山巒之上岩石突起,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隻蛤蟆張著嘴,所以當地苗寨百姓將其稱作蛤蟆嘴,由於此地處於深山,加之形狀特異,村寨百姓便將此地視為山神居住之地,寨中有人去世之後便會裝進棺材送入蛤蟆嘴安葬,雖說蛤蟆嘴中棺材眾多,但從未有山間野獸敢進去作亂,所以在此夜宿不必擔心野獸侵擾。

    先前我只聽說過土葬和火葬,將棺材放置山中洞穴卻從未聽說過,不過李蒼南卻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全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下葬方式,越是偏遠貧窮之地這葬人方法就越特殊。

    華南某些少數民族在遠古時代有分食老人屍體的習俗,就是把死者屍體宰割了給親人吃淨,稱為人腹葬。

    美拉尼西亞人盛行各種形式的水葬,如把屍體沉到水中,或者用小船放到海上去,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巴釐人在舉行盛大的葬禮後,把屍體火化,然後將骨灰拋向大海。

    中國蒙古族牧民實行一種野葬,又稱露天葬,人斷氣後,置屍體於木輪車上,由親屬拉著跑向荒野,直至屍體拋落地上為止,任動物將屍體吃光,以屍體被吃淨為吉祥,如果屍體仍在,則視為不詳,必須請喇嘛唸經超度,才能讓死者鬼魂脫離苦海。

    東非地區許多牧人部落也是將死者屍體簡單拋棄荒野。天葬流行於藏族,少數門巴族和裕固族,將死者屍體切塊,骨頭砸碎拋給鷹鴉啄食,直到吃光為止,也稱鳥葬。

    一次葬都是較為古老的葬制,此外還有二次葬,在採取埋葬,風葬,火葬等方式,對屍體做過二次以上的處理,等死者屍體的軟組織皮肉腐爛,或者將屍體燒掉,僅剩骸骨,再重新安葬的一種葬制,我國南方地區臺灣,福建,廣東和廣西的漢族和壯族,自古以來流行二次葬。我國南方古代越、僚系統的民族中很流行二次洗骨葬。

    除此之外還有樹葬、崖葬和天葬等等,不同地域不同風俗所以下葬的方式也會不同,但其宗旨皆是希望死者能夠脫離苦海永生極樂。

    桑塔於科自小生長在苗疆,幾乎從未聽說過外面的事情,如今聽李蒼南滔滔不絕說出如此多的下葬方式,不由得心中敬佩,更是好奇不已,於是便問李蒼南是如何知道的,李蒼南聽後尷尬撓了撓頭,他又不能直言說自己先前乾的是盜墓行業,只得哄騙桑塔於科說自己學的是考古,也就是勘察古代墓葬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