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淮琅 作品

21、妹妹的照片

    鍾靜上大學的這一年,國家剛開始實行高校收費,後勤部發放的獎金剛好可以支付一學年的學費。同時她有每月十七元的助學津貼,老鍾每學期給她四百元生活費,姥姥家那邊另有私人贊助。總之進入華大後,鍾靜衣食無憂,放假回家還有餘錢給爸爸妹妹買禮物。

    九零年中,老鍾高升,做了軍需處副處長,隨即申請在家拉了一條軍線,同年華大校園安裝磁卡電話。每個週末,鍾靜都會往家打電話,關心鍾瑩的學習,問問老鐘的身體和生活狀況。

    上大學後,鍾靜的眼界明顯開闊許多,據說她同寢四個室友中有一個父母離異的,一個父母雙亡的,加上她這個喪母的,堪稱身世悽慘三人組。但另兩位同學沒有屈服於命運,在逆境中堅強成長,頑強學習,樂觀向上,以優異成績考上華大,使鍾靜惺惺相惜之餘,又不免生出一絲慚愧。

    在家時不覺得,離開珠州才發現自己也會想家,想姥姥,舅舅,妹妹,還有父親。

    母親已經去世四年多,明年妹妹也要考走了,家裡將只剩下父親一個人,他會孤獨吧?

    於是鍾靜時常在電話裡問鍾瑩,成績怎麼樣?珠州本地的兩所本科有把握嗎?不行附近儀州,金陵也有不錯的學校,路程最好控制在兩三小時以內,回家看爸方便。

    鍾瑩:......還不鬆口同意老鍾找對象?我理你個自私鬼才怪!

    整個高二學年,她悄無聲息地進步著,從五十名開外一點一點往前挪,到高二期末,穩定在年級前十左右。若說她全憑吃老本,沒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學習內容,考試規則和後世有很大差別,特別是文理通考的政治,佔分比生物還要高,想拿高分,腦漿子都快背出來了。

    在鍾靜耀眼光芒的籠罩下,鍾瑩的進步如螢火之輝,不引人注目,她在學校的代稱是:華大學姐的妹妹。班主任表揚她還要加上一句:雖然不如你姐,但也不錯了。

    如果鍾瑩真的是個十七歲小女孩,她會被活活氣死。就像晏辰每次考試都會被葉文鬆氣得死去活來一樣。

    當然,晏辰配得上“華大學長弟弟”

    榮譽稱號,他自始自終的優秀,成績從未掉下過前一二名,並且也開始積極走競賽路子,拿了不少獎,高考有加分。

    說到加分,關玲就是憑藉少數民族加分考上了京語學院。她高考前大病一場,發揮失常,一志願華大邊都沒沾上,二志願則填的是離華大比較近的人大,分數也不夠,只好屈就三志京語。這個學校主要是針對留學生搞漢語華文教育的,報考人數不多。關家不知走了什麼路子,又是加分,又是降檔,把她給塞了進去。

    可笑的是,在關玲上大學一個月後,她給鍾瑩寫過一封信。通篇怨憤,恨透紙背,大意不外乎咒罵鍾瑩是披著人皮的狐狸精,小小年紀虛偽又愛裝,騙得了晏宇一時騙不了他一世,總有一天他會看穿她真面目云云。

    想必是在晏宇那裡沒找到認同,氣炸了。給她的忠告根本沒上心,這姑娘以後情路坎坷啊。

    晏宇離開了珠州,鍾瑩無需再惺惺作態扮演天真少女,漸漸恢復本性。她在學校除了跟劉媛媛聊幾句外,同學關係一向淡漠。集體活動能躲就躲,體育課能病就病,不愛說話不愛動,把自己活成了一個隱形人。

    假期死宅在家,用“學習”來擊退所有想勾搭她外出的小夥伴。晏辰不止一次抱怨過她性格變化很大,和小時候完全不是一個人了。

    對此李舟橋的結論是:長大了。他姐李舟姍就是這樣,小時候是魔鬼,長大了變淑女,談了對象之後說話都捏嗓子,噁心得人吃不下飯。

    晏辰憂心:“瑩瑩談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