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李 作品

第11章 ,二十七兒,老鼠嫁妮兒。

    這時芬芳走過來:“哭啥?忘了咋晚是老鼠嫁妮兒的日子了?看你昨晚多說了多少的話”。

    康素貞不哭了,她陷入深深地自責中,她後悔不該得罪那女小鼠的爸爸和媽媽。

    都到年二十八兒了,康大功又早早地到鎮上趕了個集,在合作社裡又給她買了一雙相同的襪子。

    其實世上本沒有老鼠嫁妮兒的事情,只是那時候的老鼠多,它們生性好咬人們的東西,“二十七兒,老鼠嫁妮兒”這一個說法只是為了提醒人們保護好自己的新衣裳罷了。

    由於老鼠在夜間處於頻繁的活動狀態,一夜之間把這一家的東西噙到另一家是常有的事。

    大年初一,我們是要早早地集中在一起“當杏胡兒”的,那是那個時代小孩子過春節打發時間的最好辦法。

    夏天吃杏的時候把杏“胡兒”都保存好,大年初一把它拿出來,有人早早在某一個牆角下挖一個碗一樣大小的土坑,所有人每人拿出相同的數量合在一起,剪子、包袱、錘排好次序,按次序交給第一個人,有這個人站在兩米以外固定的界線上,把集在一起的“杏胡兒”往那土坑裡拋,單兒贏對兒輸。

    那種方法和技巧很具有挑戰性,為了贏那杏胡兒,我們時常爭的面紅耳赤,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