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草原佈局

    其實匈奴王之所以投奔晉朝,首先是被揍得沒辦法了,袁買、司馬懿這兩個殺神,年年往北邊跑,而且越跑越上癮,丁壯殺光、牛羊搶光、帳篷燒光,匈奴的日子沒法兒過了。

    袁買見啥搶啥,搶來的兩米肉食吃不完,放一把火燒光,司馬懿下手更狠,連人家的祭天金人都不放過。袁買、司馬懿來一次,大漠裡的耗子都要餓死一半。

    打不過就投降,越殘暴的人越怯懦,這句話用在匈奴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這幫降奴除了要大晉身份證,而且還想開店做買賣。讀者諸君都知道,晉朝是重農抑商的,特別是跟異族做買賣,那屬於資敵。

    於是長安城裡跟匈奴人做買賣的五百個小商販都被抓起來了要砍頭(賈人與市者,坐當死者五百餘人)——很奇怪晉朝城市管理部隊居然不抓匈奴商販。

    一聽太宗宣武帝袁熙對匈奴人如此優待,對自己人卻如此殘酷,陳群為首的大臣自然是火冒三丈:“窮得穿不上褲子的蠻夷胡虜來到中原,憑啥享受超國民待遇?難不成還讓地方官和書院大儒下命令,給每個降奴配三個美女不成?”

    陳群氣哼哼地闖進,太宗宣武帝袁熙的皇宮,指著鼻子又是一頓狂懟:“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鉅萬百數。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所滷獲,因予之,以謝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縱不能,其王率數萬之眾來降,虛府庫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愚民安知市買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財物於邊關乎?陛下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者五百餘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也,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陳群這段話懟得鏗鏘有力,如果翻譯過來,就失去了原有的氣勢。只需概括一下陳群的主要觀點:不管是抓來的還是主動投降的,只要是匈奴人,就應該分發給犧牲將士家去當奴婢贖罪;匈奴人隨身攜帶的財物,也應該全部沒收充公。現在你把逆子當嬌子,這事兒幹得太不地道了!

    太宗宣武帝袁熙情知自己理虧,還是照方抓藥當沒嘴葫蘆,但是卻知錯不改:“上默然,不許。”太宗宣武帝袁熙當面不敢跟陳群辯論,背後卻說怪話:“吾久不聞陳群之言,今又復妄發矣。”

    其實太宗宣武帝袁熙的優待政策,其實和如今的印巴分治,以及朝韓分治一樣的道理,那就是大草原必須是四分五裂的,袁熙扶持匈奴和烏桓,就是為了以夷制夷,制衡日益強大的鮮卑。

    只有大草原是分解的,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才是安全的,君不見統一的鮮卑政權和統一的蒙古政權,對於中原王朝的打擊多麼巨大嗎?

    不過這都是帝王之術,不能隨便同外臣道也,只有分裂的草原才是好的草原,對嗎?比如說如今北方半死不活的大毛,才是好的大毛對嗎,只有半死不活的鷹醬,才是好的鷹醬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