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武林 作品

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後續的戰爭

    漢諾威等少數德意志邦國參加了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薩克森等大多數德意志邦國加入了法國、奧地利、俄國的同盟。

    主要參戰國的戰略企圖也各不相同,兩方打的是火熱異常,但是其目的都是要打擊、削弱對手,擴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權。

    普魯士也想要企圖吞併薩克森,並將波蘭變成其附屬國,奧地利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企圖削弱競爭對手普魯士,奪回西里西亞,一雪前恥。

    而法國卻準備吞併英國的世襲領地漢諾威,遏制普魯士的崛起,保護海外殖民地。

    俄國更是企圖奪取東普魯士和波蘭向西部擴張領土。

    瑞典則是想要奪取普魯士所屬的波美拉尼亞。

    此次戰爭是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各大國捲入的最後一次歐洲大戰,可以說這場大戰幾乎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曾雲風如果能夠抓住這次大戰的契機,完全可以在工業革命的前期取得先期優勢。

    要知道這場戰鬥的戰火遍及歐洲、北美、印度和海上,歐洲是陸戰的主要戰場,主要是反普魯士同盟同普魯士交戰。

    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國和法國人之間的作戰,而這恰恰為曾雲風削弱了對手的實力。

    這場戰爭爆發的時候,參戰兵力很多,單單是普魯士軍隊參戰的就有20萬。

    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

    戰爭潛力同樣雄厚,他們的總兵力達到63萬,法軍有21萬,奧地利軍隊九萬多,俄***隊33萬,但是這個聯盟卻是異常鬆散,他們自己又各懷心思,所以指揮步調完全不一致,想要打贏普魯士,並不是那麼簡單。

    而英國卻是這場七年戰爭之中的最大贏家,最後在七年戰爭的巴黎合約上法國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來,只保留了五個市鎮。

    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的霸主,最終走向了日不落帝國。

    所以說曾雲風必須要在其中摻一腳,否則怎麼能顯得出他的存在感?

    中美洲地區雖然發展條件良好,而且地域以及航道優勢十分出色。

    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和其他地區做比較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