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24章,所以,中國早就有防空導彈了?




    在工程車的努力下,中央工地逐漸矗立起了一座鋼結構的巨塔。這座塔的設計高度66米,在它的頂端要放一個62噸的重物,此外還有超過10噸的其他儀器要掛在從塔頂到塔下方的若干處鋼樑上。



    聖迭戈海軍基地,斯塔尼斯拉夫·烏拉姆和愛德華·泰勒在一座可以俯瞰整個海軍基地的小樓頂層,眺望海軍基地。他倆的目光都聚焦在400米外碼頭停泊著的一艘運輸艦。戒備森嚴的碼頭一片蕭瑟,只有一輛緩緩開來的載重卡車引擎發出的響聲。引導員讓卡車在指定的位置停下,大吊車將卡車上的一個蛋殼形構件吊上運輸艦。



    “這才是真正的太陽的力量。而原子彈不是。”看到自己設計的武器原型裝船運往試驗場,愛德華·泰勒用躊躇滿志的嗓音說道。



    “但願我們的模型正確,但願我們的計算正確。然而即便如此,泰勒,我認為你對氫彈模型的數值評估仍舊太樂觀了。”



    泰勒偏重於原子核物理的研究,而烏拉姆的長處在數學建模,他本人很早就是頗有名氣的數學家。



    1949年,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美國喪失了核壟斷地位,情急之下,原本在不緊不慢地研製的氫彈工程驟然加速,而在過去兩年,烏拉姆和泰勒就是氫彈工程的兩個靈魂人物。在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兩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靈光一現,終於鼓搗出了第一個可信的核聚變模型,在聚變材料數據計算還不太充分的情況下,美國空軍就下令製造了第一枚氫彈原型,並馬上要把它送到恩尼威托克島進行試驗,行動代號“溫室行動”。



    “氘的聚變能計算是沒有爭議的,只有反應率的計算存在一些誤差,或者說幾種可能。”泰勒說,“我堅持認為‘喬治’的當量是30萬噸。”



    “我的看法是當量會接近20萬噸。”烏拉姆說。



    ……



    莫斯科。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控制室demo的人並不多,這個控制室現在已經被唐華拆廢,操縱人員不用來了。“金雕”項目總師有時候來一趟,火力控制系統的主任設計師從頭到尾就沒看見過,副主任設計師——就是一開始就在這兒駐著,現在天天跟唐華聊天的漢斯。



    “設計冗餘。”漢斯點頭表示明白了。“在電路中設置若干個半導體器件作為故障冗餘,那麼會使整個系統的無故障運行時間大大延長。”



    漢斯低下頭想了一會兒,又抬起頭,鄭重其事地對唐華說:



    “所以,你們中國早就研製成功了防空導彈?”



    “我想問一下,這個電路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研究真空管的漢斯當然不是零基礎之人,這幾天他也開始看明白模數轉換器的設計了。



    “這個……”這部分電路不是唐華在這兒現搭的,而是運到莫斯科之前就做好了的,不過倒也不難看懂。“這裡12個晶體管組成一組,組成群組的意義是……當這12個晶體管中有任何一個發生故障時,這個群組所實現的功能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