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二九四 山中因子

    幸好隨著醫用納米機器人的推廣,使得大部分需要更換臟器的手術,都可以緩解甚至治癒。

    虛擬幻陣使用的大腦皮層通訊,更能夠給盲人和聾啞人,一雙眼睛和耳朵,自然也包括了嘴巴。

    因為是最直接連接大腦皮層,那麼除非是大腦皮層損傷,那麼別管視神經,聽覺神經損傷,外界的影音信號,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髮箍類的東西,傳遞到大腦皮層的相關部位。

    當然要是後天性盲人和聾啞人,幾乎不需要訓練,就能夠立刻辨識出世界的色彩以及聲音。

    要是先天性疾病,那麼就要跟嬰兒一樣,重新辨識這個世界。

    就算是聲帶受損,難以發聲的人,也能通過一個增設的喇叭,跟外界交流,大概唯一的缺憾就是,他們使用的,就只有單調的合成音,而不是原本的音色,不過該有的感情,也能夠表達出來,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總之這個裝置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盲人和聾啞人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正常地在這個城市裡生活。

    這也算是楊青給華國的一個禮物,畢竟在華國十幾億人口裡,盲人和聾啞人群體也相當龐大,之所以在公共場合少見,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最長停留的地方,還是在家裡。

    而生活中時常遇到的身體殘疾,在人工智能越發成熟的今天,反而簡單的多。

    一個能夠支撐全身的外骨骼,就能讓一位高位截癱者,恢復生活自理功能,其中自然也免不了直接和大腦皮層通訊的部件。

    它的存在,真正讓外骨骼,跟上了大腦的節奏,而不需要格外的輔助。

    至於那些只是截肢,就更簡單了,在需要的部位,增加一個神經接受轉換器,就能夠接收到大腦的信號,把它轉換成為外骨骼義肢的電信號。

    這種義肢甚至不需要動力,僅僅憑藉楊青以前在藍星製造的人造肌肉,以及神經傳遞的微弱電流,就可以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