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二八二 牽引光束

    而且因為金星上面厚重的雲層存在,它能夠接受到的太陽呢,並不比藍星更多,金星更像一個燒的快紅了的鐵球,就算把它能夠接受的太陽光遮蔽了大半,它冷卻的時間,也要以百年來計算。

    因為拖曳一顆小行星,並把它帶到火星,消耗的時間會以年來計算,一般來說至少也在五年左右。

    這個時間主要消耗在給小行星減速上面,所以要想按照楊青的預想,快速建設火星,那麼一次性派出的搬運隊伍,就不能太少。

    幸好這些飛船並不需要載人,那麼用於維持人類生存的裝置,就可以忽略不計。

    整艘飛船,除了一箇中央機房,一個聚變反應堆,還有兩臺引力控制引擎,就不需要其他東西了。

    這裡面佔地方的就只有機房和聚變反應堆了,所以飛船可以做得足夠小,就只有三十多米長,質量不會超過一百噸。

    這還是因為它需要拖曳小行星減速,需要一定的質量才行,不然完全可以做到十噸以下。

    當然拖曳小行星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引力光速。

    基本掌握了引力的月宮基地,很自然地就找到一種實現引力場的辦法。

    也就是在宇宙中的某個區域,用引力覆蓋起來,形成一片可以控制的引力異常區,小嬡已經把它改進到可以放置在一艘飛船上了。

    當一顆小行星恰好進入到這個區域,那麼飛船就可以給它施加一個影響,比如朝著公轉方向相反的一個力,還有改變軌道的一個加速度。

    只不過目前的引力異常區域覆蓋範圍還很小,只能抓一些直徑在五百米以內的小行星或是隕石。

    不過這樣的技術,才代表這未來,相信在小嬡的研究下,它的控制範圍很快就能突破一公里兩公里。

    未來甚至還能向武器方向發展,如果這塊引力異常區域的引力足夠大,那麼甚至可以變成一顆存在時間極其短暫的黑洞。

    雖然要讓它變成黑洞,目前的供能方式是絕對不行的,至少在正反物質湮滅那種級別的反應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