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報備

仔細瞅:沒錯,不是後仿的,絕對是天然形成的土泌色,還帶點水鏽,而且非常深,滲透了整個釉面層。大略估計,至少埋了千年以上。

再看成色,賊亮賊亮,從地裡挖出來的時間絕對不超過兩年。

真就是從墓裡盜出來的?

又看了一遍,確定沒走眼,李定安暗暗呼了一口氣:“大哥,類似的東西廠子裡還有沒有?”

“沒了,就這一堆,清理庫房的時候掃出來的。”

“賣不賣?”

“都是殘次品,就不值幾個錢,老闆要是喜歡,全部拉走!”

“唉喲,謝謝大哥!”

李定安連聲道謝,又認認真真的擦著虎子上面的灰。

不是說尿壺麼?

“噌”的一下,雷明真的眼睛就跟玻璃珠子似的,嘀溜溜的亂轉:“要不,你幫我也挑一件?”

看吧,不裝傻的時候,他比誰都聰明。

但估計就這一件……

李定安沒說話,把虎子遞給他,又蹲了下來。

放了挺久,上面落滿了灰,順手一抹就能看清釉面:沒有土泌,也沒有鏽色。

胎型對稱,薄厚均勻,確實是純手工捏出來的。包刮口沿、罐底,依稀可見跳刀痕,也能確定是手工作業。

拿起來再看底,就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細紋。這是塑胚時陶輪轉速過快,離心力過大產生的。和車間裡看到的那些如出一輒,半手工半機械的東西。所以全是仿品,而非古董。

但要論仿真度,比那些高了不知幾個檔次,如果用做舊手法加工一下,這一堆完全可以當做高仿賣。

嗯,高仿?

李定安眉頭一皺,又拿起了一件,看了近一分鐘,又拿起了第三件。

就這樣,他一件挨著一件的看,看的越多,眉頭就皺的越緊。

雷明真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前些天在京城碰到楊慎的蠟鬥,郎世寧的油麵,更或是于謙的鎮紙,哪件見他皺眉頭了?

但這會,李定安的五官都擠成了一堆……哈哈,絕對撿漏了,而且是大漏!

其實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門衛沒說錯:如果當做工藝品,這些東西確實不怎麼樣:顏色不正,釉面不亮,灰不灰黃不黃。胎體粗糙,摸底足和內壁無釉的地方,甚至有點刮手的感覺。

但如果把它當成古董……哦不,高仿,哪哪都符合兩晉時期的青瓷特徵。

因為那時候恰好處於由“陶”向“瓷”轉變的時期,工藝就這個水平,用現代人的目光來看當然次的不能再次。但放在當時,普通大眾見都見不到這玩意,官小一點你都沒資格用。

簡而言之:仿真度忒高。

不誇張,這堆東西如果拉到潘家園,一件一萬,有的是人搶著要。買回去磨掉底上的紋,再去去賊光,上上包漿,誰敢說這不是晉瓷?

一件賣個五六十萬輕輕鬆鬆,像高勝東那樣的絕對是一騙一個準。

如果手藝高一點,吳為民那種水平的專家也照樣打眼。

所以就想不通:一家鄉鎮工廠,能造出這樣的東西?

驚疑間,李定安拿起一件雞頭罐,又打了系統。再一看,眼皮“噌”的一跳:好傢伙,用的竟然是千年老坑的土,和兩晉時期的瓷片粉碎後摻在一起塑的胎?

就說仿的怎麼這麼像?

換種說法:這件東西的瓷胎成份和雷明真手上的虎子沒什麼區別,要是用C14斷代,絕對是晉代的物件,不會出現一點誤差。

如果過幾遍x光機,再用熱釋光譜議測,也是同樣的結果:最後一次過火時間,在千年以前。

見過的贗品不計其數,仿真度極高的高仿也不少,但那是在古玩市場。在一家仿古瓷工藝品廠能見到這種東西,就不是驚奇,而是驚悚了。

因為光有原料還不行,還得有配方,更要有成體系且相當完善的工藝流程,才能仿到這種程度。

更關鍵的是,以前好像就沒見過類似的物件,等同於說:新配方、新工藝?

轉念間,李定安站起身,往四處瞅了瞅。

配方和工藝流程暫時還不知道,但他至少確定,這些東西全是就地取材,不管是老泥,還是古瓷片。

因為這裡恰好就處於洪州窯遺址的範圍之內,從東漢到五代燒了將近一千年的青瓷,什麼樣的老坑找不到?

而且正好處於江北岸,贛江數次改道,每改一次窯址就要遷一次,可想而知埋在地下的碎瓷片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