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沒想到吧?

萍水相逢,估計以後也不會有什麼交際,李定安只是稍稍驚訝了一下。

回過頭,他又指了指展櫃:“麻煩你取一下這幅油畫!”

銷售員的眼睛“噌”的就亮了:昨天就是他守櫃檯,也是他接待的李定安,看的就是這一件。

後面來了熟人,李定安又把畫還了回來,也沒刻意交待什麼,他也就沒在意,不想今天又來了?

而且還這麼早,擺明會場剛開門,就到這兒的……

“李老師竟然對油畫也有研究?”銷售員登時激動了起來,又壓低了聲音,“這東西很值錢吧?”

“外國的文物,能值多少錢?就隨便看看……”

李定安笑了笑,不動聲色的接過畫框。

有點沉,能感受到金屬材料特有的質感,外框應該是鋁合金,而且挺厚。

古代當然沒這東西,肯定是後做的,但迎著光能看到畫框表面一團挨著一團的牛毛紋,不但多,還很密。基本也就能推斷出畫框裝的時間挺久,少些也有十年八年。

尺寸倒是不大,長寬都是七十公分左右,算下來差不多四平尺。透過玻璃,能夠看出畫布用的是細紋亞麻。

再看畫:背景是一座教堂,塑形立體,結構嚴密,而且極其華麗:螺旋狀的雕花大柱,暗金色的穹頂……不出意外,應該都是銅的。

背景色系有點偏暗,基調趨於低沉,乍一看就像暮色初臨,卻沒來得及點燈的那種感覺。畫中的人物卻異常的光鮮:好似單獨打了一道光束,照在了修士的臉上,不是一般的亮。

而且對比極其鮮明:白的地方像抹了粉,紅的地方像塗了胭脂。

鬍鬚純白,沒有一根雜色,臉上皺紋密佈,年齡怎麼也有七十以上。帶著禮拜帽,穿著牧師袍,脖子裡圍著一圈白色的硬領。

臉上沒什麼表情,感覺挺嚴肅,但在華麗的教堂背景以及極具反差的光效下,莊重與聖潔撲面而來。

最底下右下角的位置,作者還署了名:joseph。應該是英文,如果翻譯成漢語的叫法,就是“約瑟夫”……嗯,反正沒什麼印象。

相對而言,李定安對油畫研究的不算多,但並非不懂,他至少知道這幅畫好在哪:色彩濃厚,形像立體,對比鮮明,人物生動。

他還能通過螺旋立柱、暗金穹頂、暗色系的強光黑影畫法,以及濃郁的巴洛克宗教繪畫風格,推斷出這幅畫大致出自十八世紀。

恰好就是乾隆在位時期。

這是簡單點的,學油畫的大都能認出來的。難的也有:除了常見的油畫技法,李定安竟然在這幅畫中看到了國畫畫法,而且不止一種。

構圖用的是直線白描:這是唐朝吳道子發明的,至今都還是國畫中人物畫的主要技法之一。

填彩用的是雙鉤設色:大致就跟描紅差不多,比如這一塊是黑色,那就先用黑色線條勾出輪闊,然後再填色。

這種技法更早: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中就有,同樣的,如今依舊在用。

人物臉部著色卻又用的是三白法,類似於京劇臉譜化妝,主要特點就是顏色突出,對比鮮明。就像這幅畫中修士的臉。

除了這些,好像還有寫意派的混描,工筆重彩派的分染,人物派的戰筆水紋……而且技法都很嫻熟,也很協調,並非浮皮潦草的湊一堆。

再結合乾隆時期的時代背景,能將這麼多國畫技法和油畫技法融會貫通,而且畫的這麼好,好像就只有像冷枚這樣的宮廷畫師?

當然,肯定不是他,不然早認出來了。

那就只有和他同為如意館供奉,精通西洋畫並擅人物肖像的畫師,比如王幼年、張為邦、永泰等名家。

但這些人李定安都不怎麼了解,想驗證,就得找到這些人的作品,一位一位的對比。

就挺麻煩,如果用系統又覺得划不來:這幅油畫售價四十萬,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但與技能點比起來,也就將將十分之一。

琢磨了一會,李定安立起畫框:“能不能拆開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