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德國(二合一)

  對於馬六甲是否降低軍備等級,倫敦並沒有多大的執念,降低就降低了,反正只是拖時間用的。

  英國人沒想過在馬來半島攔住華夏人,甚至沒想過在緬甸攔住華夏人。

  英國人的尋找目標,一開始就是組建印度防禦圈,對於馬來半島和緬甸的防禦計劃,只要能防禦一年,他就很開心了。

  但是既然華夏帝國提了,英國就想賣個好價錢,最好是能拿到一部分大陸橋鐵路的控制權。

  例如寇爾主張的波斯路段,由英國鐵路公司、華夏帝國鐵路公司、波斯鐵路公司三方聯合經營。

  這段鐵路在英屬波斯的土地上,但是鐵路控制權卻完全屬於華夏帝國。

  因為這是華夏帝國參加歐戰的部分報酬,當初歐戰時英國急需華夏帝國這個幫手,沒多談就同意了鐵路修建計劃。

  戰爭一結束,英國人就開始使絆子,讓鐵路通車時間延後了好幾年。

  但,最終還是通車了。

  不僅通車了,華夏帝國的皇太子還參加了通車儀式,還沿線到處進行訪問,揮灑皇恩,收買人心。

  這讓英國人十分不安。

  亞洲現在基本上被分成四個部分,西北亞的一小塊是偏居一偶的土耳其,東南亞的法屬印支佔據一小塊領土。

  然後是英屬波斯、英屬印度、英屬緬甸和馬來半島,佔據一部分西亞、東南亞,以及南亞次大陸。

  剩下的是佔據整個東亞、北亞、東南亞大部分和西亞大部及阿拉伯半島的華夏帝國。

  法國和土耳其都只佔據一小塊土地,華夏帝國下一步對誰出手的可能性更大,那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皇太子訪問中亞,被英國人看成華夏帝國戰略中心移往中亞的標誌。

  “寇爾大使有這個覺悟,我相信談判始終會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

  “我再回去向首相和陛下請示一下,看看條件能否再進行一定改動。”

  “也希望寇爾大使能和倫敦再交流交流,我們都是為了和平……”

  …………

  “英國人的反應比我們預計的要柔和許多,英國人恢復的這麼快嗎?”林安民聽完顧少川的彙報後,眉頭反而皺了起來。

  很簡單,會咬人的狗不叫。

  林安民本來預計英國人會非常大的反應,甚至向馬來半島增兵以威脅華夏帝國。

  當然,並不是真的想開戰,反而越是不想進行戰爭,動作就得越大。

  必須要向你的目標傳達足夠強硬的訊息,即:如果你們繼續逼近,戰爭將不可避免,我們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就像,各國的針對性軍演一樣,主要目的是表明態度。

  誰知道英國沒有,而是非常平和的和華夏帝國談了起來,哪怕談判並不順利。

  這就像美軍在世界上橫衝直撞慣了,結果某天帶著航母戰鬥群進行“自由航行”的時候,頭上突然多了一架六爺一樣。

  一下子摸不著頭腦。

  為什麼這麼類比?因為在這之前,他欺負上門時,對方都是毫無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