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零七章 劉一鳴想坐地起價

  是不是感覺不對?明明是大編制基層建制,到一個師時卻只有一萬兩千人,相對於其他國家,人數少了不少。

  為什麼呢?

  因為意大利並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說並沒有為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其他國家除了英國奇怪的團編制外,幾乎都和意大利差不多,滿編三千人上下。

  但是其他國家的基層步兵編制要少很多,別的不說,此時的標準步兵編制一個連只有201人。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隨著戰爭改變的編制,開戰之初是265人,比意大利人都多。)

  多出來的人,一般都是技術兵種,意大利人只是將人數湊夠了,但是炮兵、工兵、機槍手、迫擊炮手等等極為缺乏。

  相應的,意大利缺乏足夠的火炮,特別是能夠對碉堡和塹壕造成傷害的攻堅火炮。

  另外還缺乏機槍和工兵設施,開戰之前,意大利還只有四個師裝備了機槍,這些機槍是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時,從南華帝國進口的。

  工兵設施更是離譜,意大利人並不太重視工兵,以至於一戰已經打了一年多了,意大利工兵還沒有裝備工兵鉗,不得不用園藝剪臨時充數——這是用來剪開鐵絲網的。

  不僅如此,意大利人還缺乏有經驗的士官和軍官,所以不得不提高基層編制,以減少對士官軍官的消耗。

  但是意大利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他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與意大利接壤的奧匈帝國蒂羅爾州因為駐軍被抽走,現在只有四個本地二線團,加起來都不足一萬人,而且沒有火炮。

  蒂羅爾州只有地方部隊,這些地方守備部隊因為歷史原因並沒有裝備火炮,但是有機槍。

  而意大利第一批出動的第一、第二集團軍總計三十多萬人,上千門火炮(新式火炮數量不足,老式居多。)。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即便蒂羅爾方向奧匈帝國有著地理優勢,意大利人也不認為自己會輸,畢竟這是一比三十的兵力優勢和零比一千的火炮優勢,隆美爾來了都不會認為自己能贏。

  在伊松佐河戰線方向,意大利人也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二十多萬意大利人和更多的重炮,對陣奧匈帝國兩萬五千人,所有火炮加起來四十九門。

  這是包含了37毫米戰防炮的數量。

  這兩萬五千奧匈帝國守軍,大多是在東線被打殘了,得不到充分補充,掉到西線來緩慢休整的軍隊。

  可以說,意大利佔盡天時,優勢在我。

  不過由於意大利沒有大規模運兵的經驗,所以哪怕是通過本國國內的鐵路線進行運輸,也出現了混亂。

  加上意大利戰爭準備不夠充分,沒有充足的彈藥,很多時候軍隊遲遲不能發起進攻,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

  蒂羅爾州方向,兩個集團軍司令湊在一起,擠了半天,才擠出足夠支持一個軍的補給,然後趕緊派了一個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