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24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

 “不出意外的話,預計是今年末可以交付試飛。”

 渦扇10A和渦扇10B在硬件上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都是從同一條生產線上面下來的,只是前者在控制系統層面上限制了軍推和最大推力的數值。

 有點像某些車用發動機,只要外掛電腦刷個二階就能解鎖更強性能。

 在航空工業系統內部的檔案序列中,二者共用同一個生產代碼,只是空軍在裝備層面上進行了區分。

 因此,除了縮減壽命測試以外的其它所有項目,都是用基準型號進行,A型號無需再走一遍流程。

 這部分話題聊完之後,剛剛一直等在常浩南身後的徐洋緊跟著上前一步:

 “接下來介紹一下數字控制系統的仿真驗證程序,跟我來吧,在隔壁。”

 一行人繞過垂落著密密麻麻線纜的高空臺,來到了對於常浩南而言再熟悉不過的控制室——

 他可能是624所工作人員以外,在這個房間裡待過時間最久的人了。

 徐洋還是沒有任何廢話,直接把早就準備好的資料塞到常浩南手中。

 至於她自己……

 純脫稿,用不著。

 “系統對發動機起動過程採用開環控制,考慮到實際應用中的三種啟動方式,也就是電啟動、壓縮空氣啟動和丙烷燃氣啟動,高空臺測試控制系統預設了三種不同的規律,分別是固定時間程序供油、轉速函數供油和適當油氣比供油。”

 “它們之間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由於渦扇10使用全權數字控制,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應當採用轉速函數供油方案,以機轉速作為燃油流量的線性映射量……”

 “……”

 “啟動之後的穩態工作過程採用閉環控制,考慮到殲11和殲10都會採用飛推一體化的飛行控制系統,這部分就沒必要考慮傳統的物理轉速控制率了,直接採用等摺合轉速控制,油門指令直接由飛行控制器經通訊口或以pwm信號形式發出,所以具體算法和你在eCu程序裡面留下來的完全一致,我就不重複了……”

 “另外就是一些為了安全性考慮的極限參數限制,包括物理轉速、指令速度、t4溫度……”

 “……”

 徐洋幾乎沒有中斷地講了將近兩個小時,顯然對於自己設計的這套測試控制邏輯爛熟於心。

 全部結束之後,她才拿起旁邊的保溫杯喝了口水:

 “你覺得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麼?”

 顯然,她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非常有信心。

 不過,常浩南並卻並沒有馬上給出回答,而是盯著“系統的控制對象及執行機構建模”的部分看了很長一段時間。

 十幾分鍾後,他終於重新抬起頭:

 “我想……應該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