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66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

 “另外,這個報告裡面說的有理,單靠直升機和水面艦艇,對於咱們國家周圍這個複雜的海域情況來說,確實有點杯水車薪,還是得考慮裝備像是p3c或者伊爾38那樣的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才行……” 

 “現在咱們立等可取的機型只有運8,雖然也不是不能用,但根據滬飛那邊的進度來看,大部件組裝的c808客機應該用不了多久就能下線首飛,所以不如稍微等等,一步到位直接上噴氣式平臺……” 

 c808,也就是按照華夏標準生產,並利用一部分波音的公開專利進行改進的圖334客機。 

 對於大部分特種機來說,都是遠比運8三類機好得多的飛行平臺。 

 甚至比未來使用波音737-700平臺的p8a也不遑多讓。 

 最重要的是,由於其中完全沒有使用來自西方國家的零部件,因此並無改做軍用的障礙。 

 “c808……” 

 提到這個型號,丁高恆的眼神中明顯帶上了幾分重視: 

 “我記得,這個型號的最大起飛重量大概是50噸,應該比運8稍微小一些?” 

 雖然不是航空對口出來的領導,但是他對於這種重點型號的基礎性能,總歸還是知根知底的。 

 “是小一些,不過c808的機體截面積是按照幹線客機的標準設計,無論是艙內容積、飛行品質、有效航程還是可靠性和壽命,都比運8要強得多。” 

 常浩南解釋道: 

 “別的不說,滿載狀態下的航程有3500公里左右,是運8氣密型滿載航程的兩倍還多,而且改裝軍用平臺的時候,客機地板下面的行李艙還可以改成油箱,進一步延伸作戰半徑。” 

 “再者說,在可見的未來內,我軍的裝備建設重點還是在東南和西南方向的領土收復作戰,哪怕續航能力比p3c稍微差一點,靠著主場優勢也不至於吃虧。” 

 “所以,除了一些實在需要起飛重量和超大航程的型號,比如戰略偵察機或者預警機還需要等後面更大的c909平臺之外,其實大多數特種機都可以直接在這個型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 

 “而且,還有一點。” 

 說到這裡,常浩南稍稍停頓了一下,彷彿在組織語言: 

 “我擔心,c808這個型號,至少在最開始,可能沒那麼容易打開民航市場。” 

 “能在軍用特種機平臺這塊發揮作用,也算是能穩住一個保底的訂單,不至於飛機造出來之後沒處賣。” 

 “而且,軍隊用戶也是用戶,一方面可以反饋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建議,讓滬飛做出針對性調整和改進,另一方面,也算是給國外用戶一個示範,表示我們相信自己造的飛機沒問題,有利於開拓國外市場。” 

 這一番話,說得比較委婉。 

 實際上,常浩南是在擔心有內部敵人從中作祟,把他好不容易拉扯起來的航空產業再搞出一些事端來。 

 飛機制造業的利潤極其可觀,其背後的操作空間也是相當驚人。 

 在科工委的領導下搞國產大飛機,還把波音給得罪的不輕,誰也不知道具體砸了多少人背地裡的搖錢樹, 

 而c808作為國防科工委接手民用航空工業之後的首個型號,有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 

 要說這些人一點小動作都不搞,那常浩南是不信的。 

 甚至可以說,民用航空產業最激烈的鬥爭,要等到c808首飛的那天才算正式開始。 

 多上幾重保險,才好讓人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