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45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

 而海豚的涵道式尾槳甚至更加安全。 

 因此,在直升機停穩之後,趁著飛行員還沒關閉發動機的功夫,甘貝利趕緊小步快跑到不遠處的崔文學和常浩南旁邊,詢問是否能在飛機工作狀態下,去近處看看。 

 雖然這架飛機是屬於冰飛集團的,理論上應該是前者就能說了算,但他還是看向了旁邊站著的常浩南。 

 這一輪合作的真正話事人是誰,崔文學還是拎得清的。 

 常浩南直接伸出手,示意甘貝利隨意。 

 後者也不客氣,熟練地拉開機艙門,從包裡掏出了一個測試噪聲的設備,獨自一個人鑽了進去。 

 這個設備不僅可以測出一個簡單的分貝值,還能分析出聲音的波形,從而判斷各頻段在噪音中所佔的比重。 

 大概五分鐘之後,在早春中折騰出一身汗的甘貝利重新鑽出了機艙。 

 儀器設備的結果跟他耳朵聽到的差不多。 

 總的分貝值變化不大,但惱人的脈衝音幾乎被完全排除。 

 大部分噪音都落在人耳接受能力較高的範圍內,也就是渦輪發動機本身的聲音。 

 最終體現出來,就是這架直升機在工作時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架小型公務機。 

 對於機艙內部的乘客來說,這會更加舒適。 

 而對於機艙外面的人來說,高頻噪音的傳播距離更近,也會減小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對於地面人員的影響。 

 無論怎麼看都是絕殺。 

 理智上,甘貝利已經完全清楚了這項技術所能夠帶來的價值。 

 但情感上,他仍然很難說服自己。 

 如果一種新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完全沒有劣勢,那說明它已經完全超越了時代。 

 但甘貝利實在不能理解。 

 為什麼是華夏人? 

 他對於任何國家都沒有偏見,但這實在不符合科學規律。 

 華夏人此前在直升機領域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 

 現在上來就直接甩王炸? 

 “這個低噪聲的螺旋槳,在氣動效率方面會不會存在問題?” 

 甘貝利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問出了這個問題。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一個怎樣的答案。 

 一方面,他希望對方的技術至少在其他某個方面表現出一些缺憾,因為這意味著一種“取捨”而非全方位的碾壓。 

 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一個否定的回答,因為無論如何,他都已經決定要把新技術應用在自己正在進行計劃的新直升機上。 

 而常浩南早就已經預判到了他們會有類似的問題。 

 因為單從旋翼設計角度考慮,效率和安靜性確實是一對矛盾的性能。 

 他看向站在身後不遠處的劉洪波和郭靖山: 

 “把飛機的技術手冊給甘貝利博士看一下。” 

 很快,一份早就準備好的、中英雙語的資料就被交到了甘貝利手中。 

 其中甚至殺人誅心地寫著跟原版海豚的對比。 

 數據詳細到連發動機輸出功率曲線這種內容都有。 

 當然這倒不是最近才臨時趕製的,而是之前參加新加坡航展的時候,當宣傳材料用的。 

 只不過最後下訂單的幾個都是非洲小國,人家根本沒看這些玩意。 

 只是跟緊挨著的as365n1肉眼比較了一下,便乾脆利落地簽字下單。 

 直接上演了一出同人逼死原創的戲碼—— 

 雖然做工和壽命確實是差了點,但功能更多(帶武裝)、性能更好(懸停時間長)、而且還更便宜。 

 要啥自行車啊。 

 作為直升機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甘貝利自然直接就找到了關鍵數據。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旋翼本身確實受到了一些影響,但重新設計之後的傳動系統讓更多的發動機功率得以有效輸送到旋翼端。 

 相比起來,那3%左右的效率降低簡直不值一提。 

 甚至被當做測試誤差都沒問題。 

 作為航空工程師,甘貝利當然能看出這些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絕不是隨便寫寫騙人玩的。 

 再者說,剛剛的試飛總不可能是假的…… 

 “難以置信……” 

 “你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甘貝利直接向身後的常浩南問道。 

 這一波他也看出來了,真正能在這次合作中做主的並不是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