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

 “斯貝,國產化搞了二十多年,咱們總算是造出一臺100%國產的發動機了……” 

 金屬的尾噴口徹骨冰寒,把沒什麼心理準備的張振華凍的一個激靈。 

 伴隨著面前泛起的陣陣白霧,張振華不無感慨地說道。 

 氣溫差不多得有個零下20c左右。 

 只不過,由於製造工藝的研發還需要時日,所以這臺發動機在生產製造時採用的電解加工、電子束焊、精鍛、精鑄等技術,仍然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上。 

 張振華特地走上前了兩步,伸手在半空中發動機的尾噴口上輕輕拍了兩下。 

 良品率還低了不少。 

 因此,所有部件均為在國內新生產的。 

 在這個過程中,410廠也驗證了金屬噴塗、真空熱處理、軌跡焊、真空釺焊、數控彎管等幾項關鍵新制造技術的應用,為下一步渦扇10的製造打下了基礎。 

 “是啊,可惜就是有點太晚了……” 

 鍾世宏摸出圓珠筆,一邊在出廠單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一邊回應道: 

 “當年引進斯貝之後,中間又搖擺了足足十幾年,現在把國產型號搞出來,就算性能比原裝貨更好,前景也比較有限了……” 

 斯貝的引進,還隱藏著一段410廠和430廠之間的愛恨情仇。 

 前者當年堅持要繼續搞渦扇6,而後者則認為應該從斯貝搞起。 

 非要說的話,最後算是落了個雙輸的局面。 

 事到如今,誰是誰非早已經說不清楚。 

 好在對於鍾世宏和張振華這一代人來說,倒也沒有太多相關的記憶。 

 兩個單位之間的火藥味,隨著渦扇10項目的推進,以及研發協作的不斷加深,也逐漸消弭於無形。 

 矛盾,從根子上說來自於資源分配的競爭。 

 如今常浩南幾乎把華夏航發產業的規模做大了一個數量級,分蛋糕的難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儘管如此,在注意到兩個人之間的話題逐漸往陳年往事的方向靠攏之後,他還是趕快扯開了話題: 

 “過去的事情,多說無益。” 

 常浩南說話間也從鍾世宏手中接過筆,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渦扇9A原型機的生產名義上是作為渦扇10的技術驗證機,自然少不了他這個總設計師的簽字。 

 “再怎麼說,改進型殲轟7也得有個大幾十上百架的需求,渦扇9A在這方面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只是可惜了當年的斯貝航改燃,現在渦噴14改燃的QC130已經進入設計定型階段,海軍應該不會再接納另一種功率類似的燃氣輪機了……” 

 出廠手續簽署完畢之後,工作人員很快把打包齊整的發動機包裝箱裝到了一輛特製奔馳半掛車上。 

 這輛車可能是整個渦扇10項目中唯一100%原裝進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