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

 所以才一直拖到了今天。 

 想到這裡,他再也坐不住,趕緊關掉電腦穿上外套,準備去看看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的實驗數據浩如煙海,肯定沒辦法通過郵件全都發過來。 

 …… 

 京航大學壓氣機研究中心裡面,穿著一身藍色實驗服的劉永全站在記錄實驗數據的兩臺電腦前面。 

 旁邊是正在聚精會神查看實驗數據,並且跟自己計算結果進行對照的常浩南。 

 “從結果上看,對於我們的實驗對象,簸箕形孔的冷卻效果要好於扇形孔和單純的前傾孔,不過,擴張比例、孔傾角和展項擴張角對於冷卻效率的影響規律還是比較複雜……” 

 常浩南同時盯著兩個屏幕,緩緩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其實,關鍵還是咱們沒有直接測定氣膜孔內速度和壓力分佈的手段,相關的傳感器一方面我們買不到,另一方面就算通過特殊渠道搞到,準確性也不能滿足要求……” 

 劉永全在旁邊說道,顯然還是有些遺憾。 

 “咱們華夏搞科研,從來也沒有過要什麼有什麼的階段。” 

 常浩南倒是不太在乎: 

 “孔內速度和壓力分佈是因,表現出的溫度場分佈是果,在理論工具足夠先進的情況下,就算不能直接得到前者,也可以從結果反推回去。” 

 劉永全張了張嘴,被常浩南一番十足自信的話驚得一時間沒什麼話說。 

 好一會之後才重新開口道: 

 “不同環境下,各種孔型表現出的散熱效果也會有些不同。” 

 “這部分內容,光在實驗室環境下測試就不太頂用了,還是需要做實際測試,證明咱們設計的可行性。” 

 這種事情,常浩南當然早有準備: 

 “這個沒問題,我下午跟黎明廠聯繫一下,讓他們在渦扇9A的第二階段原型機上準備應用新的冷卻技術。” 

 “渦扇9A?” 

 劉永全一愣: 

 “但渦扇9的渦輪前溫度對於我們這個技術來說有些太低了,測不出什麼效果……” 

 “修改一下噴油結構的霧化水平,把燃燒室溫度提高一些就行了。” 

 常浩南抬起頭說道: 

 “雖然渦扇9的底子一般,繼續挖潛的價值不會太大,但咱們只是改一下設計,不必更換工藝和材料,成本上不會提高太多。” 

 “改進型號的渦輪前溫度提高一些,至少可以改善一些超音速性能,再額外降低一些油耗嘛。” 

 見他這麼說,劉永全自然也不會再有什麼意見。 

 “常總,您這是,要把這個斯貝的潛力給榨乾啊……” 

 話語中帶著些許恭維。 

 “物盡其用嘛,現在空軍那麼多部隊等著換裝,早點把殲轟7A給搞出來也是一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