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89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

 常浩南一邊跟何明聊著十一號工程的進展,一邊和一路上的幾名研究人員簡單打過招呼,快步走到那架飛機的近處。 

 然後抬起,頭仔細看了看飛機上面的一些細節。 

 雖然看不清太多東西,但能明顯發現機翼下面最內側分別有一組螺栓,以及相應的電氣接口。 

 並且,還是一架雙座型號。 

 也就是說,甚至已經是經過第一輪升級以後的、真正的蘇30機體了。 

 上一世,華夏並沒有引進生產過雙座型號的蘇27ubk或者蘇30,殲11bs,包括後面的殲16都是在殲11b基礎上獨立發展出來的型號。 

 儘管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的十一號工程跟前世相比已經面目全非,但是在1997年就整出一架完整版的蘇30出來,還是讓常浩南感到有點震驚。 

 要知道,早年間所有用於飛行表演的“蘇30”,甚至包括出口給印度的第一批蘇30mk,實際上都是直接拿蘇27ub換了個塗裝而已…… 

 “難道我的影響力已經這麼恐怖了?” 

 常浩南雖然冥冥中感覺這事跟自己脫不開關係,但還是對於這個進度有點驚喜。 

 要知道,在殲8c順利定型之後,常浩南幾次回到盛京都是為了渦扇10的事情,在此之前並沒有直接插手過十一號工程。 

 如果這樣的項目都能因為他而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那無疑說明距離重生之初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這個機體,就是咱們準備組裝的雙座型號?” 

 “沒錯。” 

 何明點了點頭: 

 “是共青城那邊額外運過來進行研究的,也是我剛剛提到過的,把俄方停留在紙面上的技術落實下來的一個典型。” 

 “這個技術狀態下的飛機,我們計劃管單座型號叫殲11a,雙座型號叫做殲11as,而從第七批飛機開始,就會對飛機的結構和航電設備進行更深層次的升級。” 

 “這個機體,就是為了第二輪改進計劃準備的,一是要消除中央升力體的結構弱區,二是升級更大比例的複合材料和鋰鋁合金減重,三麼,是全面換裝國產化的機載設備,並全面兼容國產彈藥體系。” 

 就在何明介紹到這裡的時候,剛剛繞到飛機另外一邊的姚夢娜左右手各捧著一臺筆記本電腦走了回來: 

 “常總,軟件的運行日誌和結果我帶過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