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70章 你沒錯,麻省理工搞錯了

 綜述就更不用提了。 

 這導致當年研發渦噴14的時候,由於過高的渦輪前溫度而必須上氣膜冷卻的華夏航發研究人員只能從一些俄文的隻言片語中搜刮一些碎料出來,最終雖然也把渦噴14的渦輪給造了出來,但冷卻效果總歸有些不盡人意。 

 好在後來用上了國產第二代的鎳基高溫合金,用一定的成本代價保住了最基本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否則常浩南當時除了壓氣機之外甚至還得把渦輪也順道給改了。 

 那可就不是幾個月時間能完成的了。 

 “是啊。” 

 聽到常浩南的反問和自己想法差不多,劉永全總算勉強放鬆了一些: 

 “mit的那篇文章,雖然在理論上確實有一些突破,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是有些距離,從一些報道上看,國外現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應該還是槽縫射流的衝擊冷卻和成型孔射流的氣膜冷卻結合,可能這也是這篇文章最後被放出來的原因。” 

 “不對。” 

 常浩南直接擺了擺手,然後走到旁邊脫掉身上的實驗服。 

 “這……這個……常總,我的想法……有什麼問題麼?” 

 劉永全的心再次懸了起來。 

 “不,劉工你的想法沒問題。” 

 常浩南說著從旁邊的包裡掏出一份英文材料,顯然就是二人剛剛說起的那篇論文。 

 這年頭研究葉片冷卻的論文數量極其稀少,因此任何一篇都會被國內拿來認真研究。 

 由於網絡數據庫尚不普及,各個研究機構甚至會有專門的資料員負責蒐集這些實際上是公開的內容。 

 而他手裡這份論文就是太行項目組的資料員之前幾天拿過來的。 

 實際上常浩南當然不需要這篇文章的啟發,但是突然從從流體力學研究到氣熱耦合問題,總還是要找個說辭。 

 他把論文遞給劉永全: 

 “是麻省理工他們的想法不對。” 

 “啊?” 

 剛剛把論文翻到第二頁的劉永全當即愣住。 

 別說90年代末,哪怕到了二十多年以後,麻省理工在理工類學科裡面,那也是帶著點神聖性的。 

 儘管劉永全自認為已經是不太迷信國外權威的人了,剛才也只是說這篇論文的研究偏向氣熱耦合理論,而對於工程應用的實踐意義不大。 

 “現在國外把希望寄託在槽縫射流上面,無非是看中了槽縫射流的三維流動特性較弱,前後排射流之間基本滿足sellers疊加模型的假設條件,所以對絕熱氣膜有效度的預測準確性更高,而離散氣膜孔因為有三維渦繫結構,而且同一排氣膜孔的冷卻射流具有離散特點,所以多排氣流之間相互干涉,完全沒辦法用sellers疊加模型進行預測……偷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