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51章 進口替代

 而要說90年代冰城飛機工業集團最著名的產品是什麼,那肯定不是直升機和運輸機這些“主營”產品,而是車。

 松花江牌微型麵包車。

 從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紀初,東北大街上最主流的車型。

 也是幫助整個集團扛過這段寒冬的最主要功臣。

 尤其是下面的東安發動機公司,要是沒有引進消化吸收的微型車用汽油四缸發動機大量裝車,單靠生產連航空工業內部都有一多半人沒聽說過的渦槳5,早就黃攤子了。

 實際上,崔文學之所以能在這個相對年輕的歲數當上集團總經理,正是從主管松花江汽車起步的。

 所以也不怪他剛開始一直往車用零部件那塊想。

 說話之間,三人已經來到廠房深處,一群穿著藍色或灰色工裝的人正圍在此處。

 “我不太懂飛機,具體情況讓車間這邊的負責同志介紹一下吧。”

 崔文學已經在這呆了有一會,但郭靖山是剛剛過來的,集團總工程師也不是每天都能見到,一群人趕緊打招呼:

 “郭總,您來了。”

 在122廠這些負責造飛機的人心裡,郭靖山的地位恐怕比崔文學還稍微高點。

 這年頭雖然造車賺的錢多,但搞航空的,誰還能沒點夢想呢。

 而前些年正是郭靖山頂著壓力東奔西走,甚至到海軍出身的劉老司令面前立軍令狀,才簽下駐港島部隊的一筆單子,把直9這個他們自籌資金搞出來的大活給轉了正。

 實際上,就連崔文學造車,一開始也正是為了給飛機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

 “郭總,我看了一下這個樣品的檢測數據,表面硬度確實了得,咱們之前生產的齒輪軸承組件精度只能達到e級,法國人原裝的是d級,所以壽命上不去只能進口,要是換上新材料的話,哪怕維持之前的加工精度,總體壽命也能提高到原來的4-5倍,比進口件還耐用……”

 “還有傳動錐齒輪,這個鋼不僅表面硬度高,芯部韌性還好……”

 為首幾名車間工程師你一言我一語,把這個材料的大概情況給郭靖山介紹了一下。

 總結起來就是,很強。

 只要配套工藝跟得上,那困擾咱們直升機十幾年的整個傳動系統,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如果能順便把加工精度提上去,那吊打原裝貨根本不成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