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32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

 儘管壓氣機和渦輪實驗裝置尚未投入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相關研究就完全無法展開。

 這段時間以來,常浩南從科工委那邊拿到了80年代以來全國範圍內浩如煙海的航發使用數據。

 尤其是故障和事故數據。

 從渦噴7/13、斯貝mk202以及其它各種型號,包括民用型號在內的航空發動機使用反饋而言,主要的痛點除了一直比較受到關注的流體動力學設計以外,還有諸多機械製造和機械設計層面的問題。

 比如他發現,在所有發動機部件造成的空中停車事故中,僅主軸高壓轉子前支點三支點軸承和lpt軸的支點四支點軸承兩項就佔到了將近40%,是影響飛行安全的最主要問題。

 而在航發的維護數據當中,也經常見到這兩個處零部件的更換記錄。

 以剛剛投入使用的渦噴14為例,全壽命週期理論上需要更換34次三點球軸承,而對於整機壽命更長的斯貝mk202來說,更換次數更是會達到67次,給地勤人員增加了相當多的工作量,也嚴重影響飛機的完備率。

 究其根本,航空發動機在飛機飛行循環的起飛、爬升、巡航、著陸等階段,轉子系統載荷、轉速等工況參數隨發動機飛行包線不斷變化,典型服役條件為高速、重載、高溫等。飛行時航空發動機受到喘振、轉子不平衡等短時瞬態工況的影響,導致涉及到高壓轉子支撐的兩個軸承經常要承受變速、變載、超轉、斷油、乏油等極限工況的考驗,經常出現早期失效及次表層起源的良性接觸疲勞失效。

 至於解決辦法麼……

 考慮到就連cm56這種發動機都飽受軸承故障困擾,單單更換更好的材料肯定是不夠的。

 還需要面向航空發動機典型服役工況,開展主承載區三點接觸狀態、高速工況下內圈環嚮應力和保持架性能分析、潤滑狀態、溫度場分析,通過計算工況變化和結構參數的與軸承性能之間的關聯關係,實現對軸承的參數優化和表面抗疲勞、抗損傷設計。

 而這正好也是常浩南接下來準備重點關注的部分。

 因為這項技術對於可能很快就要啟動的重型模鍛壓機項目而言,同樣至關重要。

 “那就先從你這開始吧……”

 常浩南把手中剛剛做好的統計表格放下,從桌上拿起紅色座機的聽筒,給丁高恆撥去了一個電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