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86章 來自外太空的博弈

 <b></b>潯陽長江大堤潰口封堵工程僅僅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全面完成,對於整個長江流域的防洪工作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而與之相似的劇情,也發生在幾乎全部長江、松花江和嫩江沿岸—— 

 這也是受到洪水威脅最大的三個水系。 

 三天前,潯陽這邊的潰口剛剛出現時,江陵地區也正好在迎擊洶湧而來的第六波次洪峰。 

 儘管那裡的大堤仍然屹立不倒,但也在不少地方發現了泡泉。 

 也就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沖刷帶走的現象。 

 顯而易見,在大堤上發現這種情況,說明堤壩迎水面已經出現了裂隙,如果不能馬上處理,就會影響到整個大堤的安全。 

 潯陽大堤就是在發現泡泉現象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就出現了潰口。 

 要想排除隱患,倒也不是沒辦法。 

 只是難度相比封堵潰口來說也絲毫不低。 

 由於在水面上無法確定潰口的具體位置,想要在短時間內往下面傾瀉足以覆蓋堤面的大量沙包又不現實,所以一般需要找水性好的戰士帶著沙袋潛入水中,找到具體發生泡泉的位置之後,再去精準填堵。 

 這裡面的風險,自是不必多言。 

 光是帶著二十幾公斤的沙袋潛水這件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幾乎不可能做到。 

 要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條件給這麼多戰士提供專業的潛水設備。 

 所以幾乎都是全靠身體硬抗。 

 好在塔山守備英雄團雖然成名之戰是在東北,但建國以後長期駐紮在南部,兵源也普遍來自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水性好的戰士數量很多。 

 但即便如此,形勢也是愈發艱難了。 

 在這種時候,又得知下游的潯陽段已經出現潰壩的消息,對於防總指揮中心來說,無疑是能夠影響到決策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對,應該說是一塊巨石。 

 要不要把第六波洪峰洩出去,成了縈繞在每個人腦子裡的一個問題。 

 如果不放,那麼不僅江陵大壩要面臨巨大危險,順流而下的洪峰還會影響到下游地區。 

 只不過,作為統領全局的長江防總,他們所擁有的信息量是潯陽那邊不能比的。 

 總指揮在從京城趕過來之前,專門聽取了來自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的彙報。 

 除了工程機械、直升機和卡車這類常見的救災急需設備以外,丁高恆和曹剛純還重點介紹了另外兩種東西。 

 一是可以進行信號中繼的高空氣球,。 

 儘管vhf波段的電離層傳輸在陸地上肯定可以保障江陵到京城之間的通訊,但無論是受災群眾還是基層單位,顯然都不可能有這樣的專業設備。 

 因此,當幾天之前,有人上報說衛星通訊電話失效的時候,總指揮覺得自己的心跳都停滯了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