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74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

 儘管其它兄弟單位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在設計甚至製造過程中提高數字化工作的比例,但對於條件比較有限的貴航來說,很多工作還是要用老辦法才能完成。 

 就比如他們現在只有有限的氣動計算能力,因此要想測試飛機內部各種設備的安裝情況,還是得搞個木質樣機出來。 

 這些年進到他們廠裡的航空工程師,設計飛機的能耐學得怎麼樣先不說,木工活手藝基本都飛速提升。 

 當然也不是沒有好處,雲馬廠生產的傢俱幫助他們度過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最困難的時間。 

 相比於貴航原先生產的殲教7,這架飛機只從外形上看都要先進很多。 

 至少它不再是機頭進氣了。 

 而得益於寶貴的機頭空間被騰出來,座艙空間也得到了極大地釋放,尤其後座教練員的前向視野,好得讓廠裡負責試飛殲教7的飛行員連連稱讚。 

 這時,另外一個人氣喘吁吁地跑到孫惠中旁邊,從懷裡掏出兩個牛皮紙信封交給他: 

 “厚的那個是你這次的差旅費,薄的是模型的照片。” 

 貴航的總經理林海軍。 

 雖然名字裡帶著海軍倆字,但他這輩子都沒看見過海,早年間從冰城工程大學畢業之後正趕上三線建設如火如荼,就被分到了這黔省的大山之中。 

 “這麼厚?用不了這麼多錢吧?” 

 孫惠中說著打開一條縫稍稍查看了一下,卻發現裡面竟然有很多是10元乃至5元的零錢。 

 摸著很厚,其實沒多少錢 

 “廠裡這個月發完大家的基本生活補貼,賬上實在已經支不出多少錢來了。” 

 來人擦了擦額頭上因為奔跑而產生的汗水,面色有些尷尬: 

 “幸虧縣裡面對咱還算支持,湊了一些給我們,就是零錢多了點……” 

 聽到這個回答的孫惠中也是面色一沉。 

 他這一趟,幾乎肩負著整個集團的生死存亡。 

 貴航要是倒了,他們這些幹部編的人還可能被分到其它地方,最慘不過是做冷板凳,但廠裡的那些工人,以及周邊幾個縣鎮圍繞著貴航的諸多產業,顯然都要凶多吉少。 

 黔省的經濟本來就不太發達,恐怕經不起這麼折騰。 

 林海軍看著孫惠中面前電腦屏幕上的飛機設計圖,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假如這個型號立項成功,那麼按照命名規則,應該會被命名為教練9。 

 但是在廠家設計階段,一般會有個自己的內部代號。 

 目前定的是ftc2000。 

 意思是“華夏生產的、面向2000年代的戰鬥教練機。” 

 未來的出口型號也會叫這個。 

 但這種冷冰冰的數字編號似乎還是差點意思。 

 “我說老孫吶,咱們拿出來的這個設計,還是得有個好聽點的名字吧?” 

 “嗯……” 

 孫惠中放下鼠標,低頭踱著步子走了幾個來回。 

 “這架飛機,是從我們這大山裡面起飛的,就叫它‘山鷹’吧。”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