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51章 搞預警機也要有備無患

 天賜良機,總得做點什麼才行。 

 “是啊,用我們的技術去換對面的技術,這樣手裡就相當於有一張底牌,讓對面不敢隨便掀桌子。” 

 常浩南沒有機遇轉移話題,而是順著對方的問題回答道。 

 “聽小常同志的意思,是不太信任歐洲方面?” 

 王曉模的語氣中聽不出太多情緒,如果坐在這裡和他說話的是另一個人,恐怕就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判斷出他的立場傾向。 

 但對於知道歷史走向的常浩南來說卻不用。 

 他明確知道對方此時已經開始計劃同步研製的事情了,因此和自己的態度應該是一樣的。 

 “本來就是利益合作關係,倒也談不上信任不信任,有備無患吧,畢竟我們航空工業之前在這方面吃過虧了。” 

 常浩南當然不可能直接跳大神說大衛國三年後不靠譜,只能從側面入手: 

 “從當年的和平典範,再到組裝md82飛機,花錢買和用市場換這兩條路,我們算是都試過一遍,結果簡直撞得頭破血流,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現在我們也算是痛定思痛,雖然國內的航空工業水平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但有和沒有之間就是質的變化,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沒問題,只是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不能丟,必須得保證獨立自主的路線和型號不受影響。” 

 年屆六十的王曉模自然不可能跟個年輕人一樣喜怒形於色,但是在聽到跟自己幾乎完全思路相通的回答之後,還是免不了感到心情舒暢,整個人的神情和姿態也放鬆了不少。 

 當然,二人都知道,這個話題也就言盡於此了。 

 圓環工程的基調是90年代初就定下來的,而且連錢都已經給出去了,別說常浩南,就算是總師王曉模本人也不可能在這時候說要終止合作。 

 這也是後者一直苦惱的事情—— 

 國內配套研製雖然在持續推進,但這並不是圓環工程的既定部分,沒有項目就意味著沒有錢。 

 但是在聽到常浩南關於大飛機兩條腿走路的說法之後,王曉模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