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91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為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

 儘管並不願意承認,但他知道這些都是正確的。 

 就算在常浩南的幫助下能夠掙扎求生一段時日,他們也很難保證跟上華夏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步伐,最後的命運很可能是併入某個兄弟單位。 

 “所以我才說,讓你們試著在其它賽道上發力。” 

 常浩南用手指輕輕在桌面上敲了兩下: 

 “氣動和結構方面是短板,那就不要在這兩個方面搞太複雜的設計,氣動越簡單越好,飛機也不要造那麼大,結構上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你們可以重點招募一些通信、無線電和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並且給予相關領域足夠的重視。據我所知,航空工業系統每年在這些專業招聘的人數還比較少,你們打一個時間差,應該很容易佔據先發優勢。” 

 “呃……氣動簡單,還是小飛機……這樣的產品造出來,真的有競爭力麼? 

 孫惠中有些茫然地看向對面: 

 “我是說,就算要造通航飛機,我們好像也很難比得過洪都那邊,現在運5應該是絕對的統治地位。” 

 “不是通航,是無人機,就像美國人的先鋒還有捕食者那樣。” 

 實際上,這是常浩南已經想了許久的事情。 

 除了少數特例之外,大部分無人機作為“飛機”的部分其實都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讓那幾個實力強勁的所去做反而有點大材小用的意思。 

 而遠程通信控制這方面大家又都是空白,同處一個起跑線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是648所這種規模不大還有生存壓力的單位發展更快。 

 “當然,我們國家現在的衛星資源還比較有限,要想通過衛星通信實現超大範圍控制還不太現實,但哪怕只靠地面站發出信號,也足夠在幾百公里的範圍內操縱無人機做一些簡單的飛行動作了。” 

 “無人機……” 

 這個名詞對於孫惠中來說當然並不陌生,華夏航空工業接觸無人機並不算晚,甚至現在就有幾個型號正在生產。 

 但那些基本都是各種類型的靶機,或者以靶機為基礎的衍生型號。 

 直白點說就是bqm-34火蜂無人機的各種子子孫孫。 

 而常浩南提到的先鋒或者捕食者,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思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