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81章 殲轟7的未來

 在經過了前面如此長的鋪墊之後,張振華選擇同意常浩南提出的建議幾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開始討論一些具體技術方面的問題吧。” 

 常浩南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經歷過後世的他很清楚,技術研發是一個雙向奔赴的事情。 

 雖然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買辦思想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反過來想,用戶投了錢,決策者扛了壓力,如果研發單位遲遲不能讓他們收到正反饋,那別人對於自主研發這件事情產生遲疑也實屬正常。 

 所以無論是對於430廠,還是對於準備蹭973項目的常浩南來說,都得趕緊拿出一些短平快的東西出來。 

 確實有點急功近利的意思,但做項目的規律就是如此。 

 這也是貿工技路線的合理性所在,先做生意,實現一定的原始積累,求得生存,然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並進行銷售,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只不過有些人搞著搞著,就只顧著原始積累,把後面的工和技給忘光了。 

 但常浩南顯然不會是這樣的人: 

 “磨粒流加工只是精工計劃的一個開始,不過磨削加工一直以來都是咱們的短板,所以我想,這個技術應該能解決你們眼前的燃眉之急,至少能拿出一些成果來,先把渦扇9這個項目給保住。” 

 “所以,張主任你可以具體說一下,在國產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咱們分析分析有哪些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先進行重點攻關,也算是給上級部門,還有航空兵部隊一些信心。” 

 “至於那些不能馬上處理的,可以先列個清單,同樣的問題在未來的渦扇10項目中也可能遇到,我們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把它們作為精工計劃的重點研發方向。” 

 “除了深孔和細管類工件之外,加工方面面臨的問題確實還有不少。” 

 張振華的面色也稍稍舒緩過來了一些: 

 “比如發動機的高壓渦輪軸承採用浮動環式封嚴裝置,在使用過程中軸承溫度上升,就會導致殘留在封圈處的滑油結焦,浮動環卡死,與軸體出現摩擦,密封效果下降很快,地勤幾乎要在每次飛行結束之後對這個結構進行清理,但實際壽命還是隻有預期的一半左右,所以當初進口的零件消耗很快。” 

 “但這個浮動環的製造工藝要求很高,我們之前花了差不多兩年時間才造出合格品,但現在生產速度也很低,第一批裝機的斯貝又正好到了集中的大修期,產量完全跟不上消耗,部隊的意見很大。” 

 說著他從帶來的一摞資料中翻出了其中一張,指著上面一個不太起眼的環狀零件說道: 

 “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