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77章 精工計劃

 所以第二天,在鍾世宏動筆寫申請報告之前,盛京第一機床廠的幾名骨幹力量就已經來到了410廠。 

 帶隊的是一名看上去四十來歲、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微胖中年工程師,叫韓有德。 

 在聽過了常浩南關於新磨削設備的完整設想之後,他稍稍愣了大概一秒鐘時間。 

 然後幾乎是下意識地說出了一個有些晦澀難懂的外文短語。 

 常浩南沒聽懂,但總之不是英語。 

 好在對方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從桌上拿起一支削好的鉛筆,直接開始在一張繪圖紙上面畫了起來。 

 相比於抽象派的常浩南,韓有德的畫功顯然要好上很多,儘管是連尺規都沒用的示意圖,但仍然橫平豎直,十分規整。 

 “常……” 

 “常浩南。” 

 有人恰到好處地提醒了一句。 

 “常浩南同志描述的這個設備,我十幾年前在東德進修的時候就接觸過,德語直接翻譯過來的話,叫做流體磨料加工,或者磨粒流加工。” 

 韓有德在說話的同時,手上的動作也沒有停,幾分鐘左右的功夫,一部機器的大概形貌就躍然紙上。 

 “這種磨削方式的原理不難,設備也很簡單,除了夾具需要根據待加工的零件進行訂製以外,差不多給我四到五天時間就能完成其它部分的設計。” 

 常浩南法師自己聽到了不止一個倒吸涼氣的聲音—— 

 也包括他自己的。 

 “這麼快?” 

 類似的問題一般都是別人向他確認,只不過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他問出口了。 

 主要這個效率確實有點太誇張了。 

 “因為這個磨粒流加工方式其實不算什麼新技術了,就機床本身而言幾乎是最簡單的一類,沒有高速轉動部件也沒有高壓部件,甚至都不需要有什麼設計,就算把我在東德看到的那個設備抄過來,再用二十年都不會落後。” 

 韓有德把鉛筆隨手扔在桌子上: 

 “這個工藝真正的難點在於磨料配比和控制系統的設計上,這麼好的思路,在國外一直都得不到廣泛應用,國內連知道的人都很少,就是因為這個。” 

 “由於軟性磨料的先天缺陷,所以幾乎要針對每一種不同的工件專門進行設計,我在東德看到的那臺機器是用來加工一個高壓共軌管,設備隨便我們看,但磨料配方是絕密,據說他們花了差不多兩年時間才找到適合那個零件的最優解。” 

 “沒關係,這部分工作是常工最擅長的。” 

 旁邊有個人插了一句嘴。 

 “這麼看的話,我覺得這個工藝還真挺有戲。” 

 “……” 

 聽到周圍人的言語,韓有德抬起頭看了一眼旁邊的常浩南。 

 不過他也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平淡地點了點頭: 

 “無論如何,能在之前沒見過磨粒流設備的情況下想出這個思路,怎麼說都很不容易了。” 

 “開工吧。” 

 …… 

 雖說項目主體是410廠和盛京第一機床廠,但這兩家顯然沒有足夠的條件讓常浩南去做數值模擬。 

 好在601那邊目前的工作重點已經轉到了十一號工程上,計算中心主要負責跟俄方專家一起對蘇27的設計資料進行電子化,暫時並沒有什麼大計算量的工作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