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75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

 而且更加讓鍾世宏感到羞愧的是,410廠之前就收到過閻忠誠等人從涪城那邊發回來的函件,要求對發動機熱端部件的生產流程進行自查。 

 但他們只是按照平常的檢測工序重新進行了一遍抽樣,發現結果沒有問題之後就重新開始生產了。 

 所以也就漏過了小孔內壁加工存在的質量問題。 

 證據就擺在面前,既然有錯,就得承認。 

 “回去之後,開一次全廠職工大會,這件事情,我們需要檢討。” 

 …… 

 不過,611所那邊對於渦噴14b要得很急。 

 畢竟涉及到飛發匹配的工作,而且還有已經表達過購買意向的外方用戶給壓力。 

 所以檢討之前,還是得先把問題給解決了。 

 回到410廠的當天晚上,首先召開的是一次小規模的技術研討會。 

 “以目前國內的情況,要換用電液束流加工法,短期內肯定是沒有指望的,所以,咱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電火花技術的基礎上想解決辦法。” 

 鍾世宏開篇就定下來了基調: 

 “賀工,能不能考慮通過減小電流強度或者縮短脈衝寬度的辦法,在加工過程中減小重熔層的厚度?” 

 坐在這裡的都是老技術,既然問題已經確定在出現了重熔層,那麼一些基本的原理還是難不倒大家的。 

 被稱為賀工的中年人叫做賀濤,就是負責電火花打孔加工過程的工段長。 

 可惜基本原理和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距離。 

 賀濤果斷搖了搖頭: 

 “渦輪葉片的材料加工難度本來就高,減小電流強度雖然能緩解重熔問題,但會影響到開孔的精度和位置,現在8個安培的電流,已經是我們工段經過測試之後,確定能維持加工質量的最小電流了。” 

 “至於縮短脈衝寬度,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需要更換更好、更精密的電極,夾裝設備也要更換……”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結論已經非常明顯了。 

 如今這個電火花小孔加工機床都是經過410廠幾年攻關才拿出來的東西,上哪去找更先進的設備去? 

 製造業有時候就是這樣,牽一髮而動全身,看著原理很簡單的事情,想要落實在生產端,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突破。 

 “既然沒辦法在加工過程中減小重融層厚度,那就只能考慮後處理工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