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2章 我要上天

 
“考慮到已經有了兄弟研究所的經驗,我認為常浩南同志提出的這個辦法應該是可行的,就這麼辦吧,至於跟飛機上天的人選……”

 
“既然是我負責進行計算,那這個上天的活就也讓我來吧。”

 
在剛剛提出這個計劃的時候,常浩南就已經想好了要親自去做這件事:

 
除了責任感之外,還有個不太重要的原因是他確實想體驗一下坐戰鬥機飛行的感覺。

 
“現在的條件相比顧老那時候已經好了很多,我可以帶一臺相機上去,把原型機翼面上的氣流型態給拍下來。”

 
當年顧永芬在設計殲8B的時候,是帶了一部望遠鏡現場觀察,而1996年的時候,有光學變焦能力的相機已經相當普及,完全可以拍照留檔,等回到地面之後再慢慢分析。

 
楊奉畑又和旁邊的兩個副總設計師短暫地交流了一會,然後抬起頭道:

 
“這件事情我們原則上同意,但還得讓空軍試飛單位的同志們給你做個體檢,確定沒問題了才能上飛機。”

 
常浩南對此自然沒什麼意見,當年空軍招飛體檢時,他也只有牙齒咬合不齊這一項不合格的地方而已。

 
……

 
原本一次稀鬆平常的例行進展研討會,因為常浩南的出現而變得無比充實,足足開了六個小時。

 
當驗證工作的所有細節都被確定下來的時候,已經是當天接近午夜的時候了。

 
“那關於機翼效率測試的情況就先定下來了,會後常博士和姚博士兩位,還有數字化設計組儘快拿出流場的模擬結果。至於飛機的問題,我去聯絡空軍的同志,找他們借一架殲教7來。”

 
楊奉畑用有些沙啞的聲音總結道:

 
“至於其它組的同志,先繼續進行手頭的工作,如果到時候副翼反效問題得到驗證,我們再討論解決的辦法。”

 
“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