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


實際上在1996年,殲10的第一架原型機已經接近製造完成,對蘇27的國產化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人民空軍未來三代機輕重搭配的藍圖已經非常明晰,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裝備一種殲7的深度改進型號了。

 
因此就算他的設計真的落地,最多也只會拿去外貿,取代原來時間線中殲7mg的地位。

 
作為過來人的常浩南對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從一開始就決定把這個型號當做敲門磚。

 
並且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效果不錯。

 
當然這些話就不能跟李巖講了,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都屬於天字第一號的絕密,至少他一個大三學生是不應該知道太多細節的。

 
經過15分鐘的課間休息之後,答辯評審的下半場繼續展開,但是在經過黃志強和常浩南兩個組的展示之後,大家基本上已經沒什麼耐心去看那些並不完善的半成品設計了。

 
坐在第一排的劉洪波教授腦子稍微有點亂。

 
剛才在水房打水的時候,他無意中聽到有幾個學生說,那個殲7改進型的方案是從601所流出來的,並不是常浩南他們四個人自己的成果。

 
從之前的答辯過程判斷,劉洪波其實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無論是做主要發言的常浩南,還是對計算過程進行補充解釋的另外一男一女兩個學生,都體現出了他們對設計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來一個設計圖的話,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這種可能。

 
一方面是他們交上來的設計說明確實有航空工業那幫人的風格,另一方面,這件事確實太大了。

 
學生成績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課程設計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飛機設計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來,那可是個大麻煩。

 
即便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劉洪波也不敢完全無視。

 
但話說回來,如果為了這萬分之一的可能去大張旗鼓地盤問調查,那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對幾個學生造成不利影響。

 
他還尋思著要讓那個常浩南來當自己的研究生呢!

 
一直到下了課回到辦公室,劉洪波都還處在糾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