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

那麼大宋懼怕與遼軍野戰嗎?

自然不怕。

哪怕遼軍多般佈置,槍械與冷兵器的差距是很難通過這樣的戰術佈置就能彌補。

因而大宋也未嘗不能就落入這個圈套試一試。

前提條件是必須指揮得當。

否則若是各軍在追擊的時候出現混亂,說不好遼人利用炮兵還真有可能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可如果要保證軍隊秩序的話,那麼宋軍就勢必要穩步前進,析津就徹底毀了。

“遼人既然想畢其功於一役,我自是不會畏懼,正好我也有此意。”

范仲淹似是下定了決心,然後將自己的分析說了出來道:“遼人用心險惡,極有可能焚燒析津,若要保住析津,唯有即刻進軍一途。”

“即刻進軍?”

眾人面面相覷。

“相公,是不是再商榷一下?若是即刻進軍的話,那我們豈不是要丟棄一切輜重,輕騎冒進了?”

澶州副總管王仲寶連忙說道。

穿越到古代打過仗的都知道,不止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時還有排兵佈陣,列出陣型。

陣型佈置得好,像韓信在井陘之戰當中,以三萬排列好陣勢的人馬,面對二十萬亂哄哄追擊的趙軍,一個衝殺就打得趙軍丟盔棄甲,大敗而歸。

同理還有淝水之戰,苻堅居然沒有半渡而擊,而是讓晉軍從容渡河,擺開陣勢,一個衝鋒,讓前秦軍隊大亂,八十萬大軍死傷慘重。

所以排兵佈陣在古代極為重要。

顯然遼人也明白這一點,並且知道範仲淹的性格穩重,這才沒有絲毫顧忌,從容棄城。

等到宋軍發現他們在撤離,二十多萬宋軍整頓好兵馬,排列出陣勢,自營中展開追擊的時候,恐怕遼人早就已經順利離開,然後縱火燒城了。

而見到城池已經被焚燬,宋軍追也好,不追也罷,都會落入遼人的陽謀。

追擊的話遼人設伏,雙方血戰。

不追的話宋軍勢必救火,遼人回馬一槍,甚至可能擊敗宋人。

這個計謀已經非常高明。

那麼此時范仲淹不整頓兵馬,也不排列陣勢,直接讓大軍衝殺會怎麼樣?

二十多萬人馬必然亂糟糟一片,排列不出陣勢,如果遼人有防備的話,那宋軍很有可能落敗。

顯然這是下策。

然而范仲淹卻說道:“不錯,正是輕騎追擊。”

“相公,這太冒險了,還請三思。”

定州兵馬總管劉賀忙道:“再不濟,也要先遣前鋒,等前軍整頓好之後再戰。”

“那析津就保不住了。”

范仲淹搖搖頭,然後說道:“我覺得你們一直都還在以前的戰術打法當中沒有跳脫出來,如今時代已經變了,就不該遵循以前的戰法。”

“額”

眾人聽他說,不由得面面相覷。

真定府兵馬總管王珪問道:“還請相公解惑。”

范仲淹說道:“火槍出現,本就不應該再這樣集結大量兵馬作戰,面對槍械,排兵佈陣,就是尋死。因而發揮出火器的優勢,四處出擊,一同亂打,方才是真諦。”

這話說得讓人一頭霧水。

唯有張亢等少數幾人醒悟過來,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相公說得沒錯。

火器的出現就已經把戰爭從近身格鬥變成了遠程交火。

那麼為什麼還要排列出陣勢呢?

如果火槍兵排列陣勢的話,後面的軍隊反而不好射擊。

即便是三段式,只要有那麼幾千人就足矣,二十多萬大軍更顯得擁擠,讓後面的槍兵無用武之地。

若是以軍為單位,每五千人走入曠野,在野外四處遊弋,與正在撤離的遼軍作戰。

則可遊而擊之。

遇到遼人就遠程射擊,遇到遼軍火炮或者大部隊就騷擾一番隨時可以撤離。

四處亂打,才是正確運用火器的至理。

“是了,相公所言甚是啊。”

張亢頓時亢奮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輕騎出擊,遇見遼人撤離隊伍就襲擾,將他們的陣型打亂,四處殲擊,方為上策。”

“正該如此,我也覺得此計太妙了。”

王素亦是出聲支持。

而下方眾將士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張亢就稍微解釋了一下,然後說道:“相公,請下令吧。”

“嗯,既然如此,我另諸將全軍出擊,輕騎殺敵!”

范仲淹也沒做過多猶豫,再晚點遼人該燒城了,隨即他站起身,雙手揹負在身後道:“世人以為我范仲淹只知道結營而緩圖,卻不知道兵法一道,徐如林、急如火。有緩有急,有快有慢,方為正理。遼人以為我只會緩,卻不知道一旦若我尋到良機,則勢必以雷霆攻勢斃敵,諸將士,是你們發揮出自己戰鬥才能之時了,莫要讓我失望!”

這一戰,他指定了全軍出擊,四處亂打的戰略。

而具體指揮權,遇到敵人之後怎麼打,那就是下面這些將領的職責了。

“末將必不辱命!”

下方諸多將士齊齊應下。

隨即范仲淹揮手道:“出兵!各營自行安排,越快越好!”

“是。”

眾人拱手一禮,便魚貫而出,回營各領兵馬,也不做任何佈置,直接出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