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 趙駿只會更狠

“誰能預料到這個呢?”

“算了,還是談談該怎麼辦吧。今年的秋稅,我家這一下子得多交三萬多石糧米。”

“我家也得多交兩萬餘石,而且不止是糧米,還走了人,上個月已經走了十七戶了,再這麼下去,人都要走光了。”

“可不是嗎?這四個月以來,光我這邊就走了四十多戶。”

“誰不是呢。”

幾個人互相長噓短籲。

這些大宗族大地主,個個都身家鉅富,擁有良田數萬,乃至十餘萬畝。

朝廷一道新政下來,分攤到他們頭上,頃刻間多出幾萬石稅。

這誰受得了?

而且不止是稅,還有人。

雖然嚴格來說,他們手底下走的人還真不算多。

因為南方宗族規定還是比較嚴格,受限於宗族制度,很多家庭情況稍微好點的青壯並沒有離開。

只有那些特別貧困,貧困到幾乎快活不下去的家庭才會選擇孤注一擲,脫離宗族自立。

這種現象在南方實在太常見了。

後世我軍於蘇區展開一定改革規劃的時候就出現過,南方很多青壯就被宗族約束,不能參軍也無法脫離宗族單獨從事生產。

反倒是北方就無所謂,北方的宗族約束力在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等多次衝擊下,早就形同虛設,幾近於無。

所以趙駿前些年出臺的宗族改革方案在北方暢通無阻,在南方嘛完全沒有實施。

但手底下人走得不多不代表他們的利益沒有受損。

攤丁入畝後他們要繳納的稅就變多了,這讓這些動則擁有數萬畝田地的大地主們頂不住了,紛紛商量辦法。

“龔兄,上午你去縣衙,就沒打探到點什麼嗎?”

張氏族長張若海問道。

龔旭說道:“縣衙那邊倒是給了指點,說是讓我們把手底下的田地賣給朝廷,讓我們去興辦什麼水泥廠、鋼鐵廠、紡織廠。”

“這是什麼東西?”

眾人不解。

“鬼知道呢。”

龔旭撓撓頭道:“何況這玩意兒能不能賺還難說,我也稍微打聽了,光前期的投入就巨大,萬一不賺錢,豈不是要傾家蕩產?”

“那算了,這地是祖上留下來的,打死我都不會賣。”

其他人搖搖頭。

“現在的問題是咱們得拿個章程出來,縣衙那邊也沒法子,州府、御史司、皇城司到處在查。”

王瑋雙手一攤說道:“若是查到縣尊包庇,那就是要削官罷職的,人家可不會為了我們與朝廷作對,送再多的銀錢都無用啊。”

“如今朝廷這是要把我們逼死不成?”

潘識很是憤怒。

其實前些年朝廷的稅比現在還高,最高的時候達到了30%,但當時他們雖然也被剝削嚴重,卻勉強還能生活下去。

原因在於當時的糧價比較高,特別是和西夏遼國打仗時期,哪怕稅收高點,他們依舊靠著手裡剩餘的糧食,通過高額的糧價仍然賺得盆滿缽滿。

慶曆二年就是最好的時代了,仗剛剛打完沒多久,糧價下跌得不算多,甚至比平常年歲好高些,朝廷又大幅度削減農業稅。他們再繼續壓榨佃戶,三頭通吃,可謂是賺足了利潤。

直到去年和今年,糧價從平常年份的三百多文一石,跌到了現在二百多文一石,可因為稅收下降了,他們還是有充足的利潤空間,餓死誰都不會餓死他們這些大地主。

但在糧價下跌,朝廷又加大稅收的情況下,那他們就有點難受了。雖然稅率依舊沒有達到最高點,可過慣了好日子,誰又希望回到從前那樣被收高額稅呢?

所以一個個愁眉苦臉,上躥下跳。

其實這個時候朝廷已經給了他們選擇,那就是逼著他們從事商人行列,投資鋼鐵廠、紡織廠、水泥廠,加入到時代的風口上去。

在此時如果投身其中,正趕上趙駿改革的關鍵時候,那就一頭豬站在風口上都能起飛。

可架不住總有目光短淺之輩,錯過這次機遇。

甚至還走錯了路。

就聽到張若海忽然說道:“諸位,再這樣下去,我等都要賣田賣地。為今之計,我看也只有一個辦法了。”

“什麼辦法?”

眾人看向他。

張若海沉聲道:“我們所有的田也不過是蘇州一隅,偌大太湖,偌大江浙,不知道多少富戶因此而破落。若是我們能夠將他們聯合起來,向朝廷抗議,或許能讓朝廷收回成名。”

“伱瘋了?”

王瑋驚訝道:“難道不怕朝廷把你抓起來治罪?”

“諸位不要忘了,法不責眾。”

張若海說道:“若是一個兩個,朝廷必定重拳。若是千個萬個呢?受害的士紳富戶豈止我們幾家,若是串聯起來,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法不責眾?

幾個人互相對視,若有所思。

對啊。

如果他們一起聯合起來,也許真的會讓朝廷退一步。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

後世雍正四年,江浙士紳在浙江巡撫衙門抗議攤丁入畝,被當時的浙江巡撫李衛強力鎮壓。

而趙駿。

自是會比李衛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