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九十章 搞個長久計劃

“終於到了這個時候了。”

范仲淹的情緒有些激動,拍案道:“漢龍,你說說,該怎麼辦吧。”

“攤丁入畝肯定是要有的。”

趙駿露出凝重的神色,“至於土地兼併問題.我有三個辦法。”

“說說?”

“這”

范仲淹大驚道:“全國土地主恐怕都會造反了吧。”

“是啊,這條太激進。”

“第二呢?”

“第二條是禁止土地買賣。”

趙駿繼續道:“只允許朝廷回購土地,然後各地官府開始大修建,修路、修水渠、修運河、挖礦產,把每個縣的那些地主手裡的佃戶們招走,讓他們無人可以耕作。”

范仲淹皺眉道:“裡面恐怕有很多問題吧,光我能想到的就有財政支出肯定要爆。且佃戶們都被地主用契約合同控制,沒辦法走。”

“這種大範圍基建財政肯定是要爆的,但不是剛解決了三冗問題嗎?目前我們的財政收入穩步上升,雖然還沒有達到減免賦稅之前年入一億多貫的水準,可貿易吞吐量暴漲,國內經濟刺激也很大,未來幾年內每年財政收入超過一億貫是遲早的事情。”

趙駿笑道:“扣除一年軍費大概三千萬貫,官員支出以及亂七八糟的雜費支出接近兩千萬貫,朝廷還剩下三四千萬貫,還有各地本來就有地稅收入,每年幾千萬貫撒下去,瘋狂地搞工程,既能更刺激經濟,又能搞走青壯勞動力。”

“至於契約合同的問題嘛。”

他摸著下巴道:“朝廷應該頒佈法律,規定多少利息屬於高利貸,一旦敢搞高利貸,坐牢、流放、沒收財產、殺頭一條龍服務,且不允許限制人身自由,嚴厲打擊任何奴隸制度。給各地官府下死命令。”

“這是要把地主們往死裡整啊。”

范仲淹聽著這套組合拳也是相當震驚。

這麼搞下去雖然沒有明面上收走他們的地,但卻把他們手裡的佃戶和青壯搞走了。那土地就無人耕作,他們守著這些地也沒用,荒蕪了,可不最後必須被迫賣給官府了嗎?

“至少我給了他們賣給官府的權力。”

趙駿雙手一攤道:“其實這裡面還有個套路,那就是有地契的地承認是地主和私人所有,以後禁止私人開墾耕地,由官府組織人手修建水渠,自己開墾出地,然後把這些地當作官田租給佃戶,並且還是那一套打擊奴隸制度以及契約合同。”

“好傢伙,那樣地主的地怕是連賣給官府的權力都沒有了。”

范仲淹更加震驚。

趙駿黑啊。

手是真的黑。

這一套下去,全國的地主怕是不死也得脫層皮。

“那沒辦法,總得拿主意想辦法把這些地主手裡的地給收回來。何況我也沒讓他們吃虧,各地官府拿真金白銀和財政買來的。”

趙駿搖搖頭。

為了防止地主造反,他沒有明搶就算不錯了,花錢把地主手裡的大部分閒置土地收歸,那麼以後這些佃戶就變成官方佃戶,土地兼併的問題也能大幅度緩解。

能用這個辦法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宋手裡是真有錢,特別是最近幾年外貿做得風生水起,日本每年數百萬兩白銀流入。

遼國更是誇張。

為了搞火器,每年都是上百萬斤硫磺地買,光這一項就能為大宋帶來數萬貫的財政稅收。

加上海上絲綢之路,陸地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等多條貿易路線火爆,民間在進行中等額度貿易的時候,也漸漸開始使用銀子,而不像以前那樣經常要帶好幾貫,幾千枚銅錢出門。

所以趙駿也給了大宋這些地主們最後一絲體面,那就是倒逼著他們把手裡的地平價賣給各地官府,把他們手裡的佃戶解放出來,至少還能換些錢幣。

不然的話。

他們要是不想體面,朝廷恐怕就要直接幫他們體面了。

“那最後一條呢?”

范仲淹又問。

“最後一條就是順其自然。”

趙駿聳聳肩道:“等工業正式開啟後,大量青壯就會進城打工,讓地主沒有人耕作,被迫讓他們要麼賣地,要麼轉型成工廠主、商人,土地自然也就慢慢收回了。”

范仲淹想了想道:“這好像就是你最初說的辦法。”

“是啊。”

趙駿說道:“這也是後世工業革命初期先發國家普遍的辦法,畢竟他們肯定也看不到未來方向,不能做出正確判斷。而且這個辦法肯定還有頑固分子,但比較溫和,不會造成大規模反對。唯一的弊端就是時間太長,且未必能讓人口紅利趕上大發展時代。”

最後這個辦法典型的就是英國羊吃人事件,工業革命到來後,羊毛原材料短缺,貴族地主們一看有利可圖,就馬上把土地改為牧場羊綿羊,結果就是圈地運動,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被迫入城打工,反而促進了工業增長。

現在大宋就是這樣,一旦工業革命到來,雖然以大宋的體量,不至於出現大量土地改為牧場的現象。可入城打工的收入比種地高,必然會主動吸引人口入城,農村就無人耕作。

結果就是大宋的地主們要麼主動,要麼被迫把田地出售,引入機器,成為資本家或者商人,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然而這樣做拖的時間就太久,而且不能根除弊端。

趙駿真正的目的還是收回大量私有土地,免得像後世印度那樣,修條高鐵,沿途的地主紛紛反對,修了十幾年都修不了,嚴重阻礙國家發展。

趁著現在大宋的體量還不算特別大,地盤只有不到三百萬公里,人口沒有十幾億那麼複雜的時候完成改制,那麼接下來不管是修火車還是建公路,都能暢通無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