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

這其實還是國格的問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獻”是個下奉上的詞,歷史上重熙增幣,遼國就要求“獻”,是富弼強烈要求,才改為贈。

而“納”算是個中性詞,有繳納、貢獻,又有交予、繳付之意。澶淵之盟勉強算是平等對待了,所以當時是納。

但不管怎麼樣,雖然是個中性詞,可詞義也不算特別明顯,還是有一定下奉上的嫌疑。

贈就不一樣了。

平等贈予,甚至有點施捨的意味。

因此遼國那邊為了不丟面子,才把范仲淹打下來的淶水南岸土地要求不算割讓,而是贈送。

顯然遼國這邊打輸了還死要面子的行為著實讓趙駿有些不滿意。

不過要面子可以。

拿錢買。

反正他們自己會對這件事保持沉默。

這樣遼國贏了面子,宋國得了裡子,簡直是秦始皇玩克隆——雙贏啊。

“嗯,或許也確實如此。”

晏殊忽然有些納悶道:“不過為何遼國要執意放開禁物?以前我們是不允許書籍流入遼國,他們就不怕被文化入侵嗎?”

現在他們也已經知道什麼叫文化入侵了。

趙駿笑道:“人家比你清楚得很,這才是人家聰明的地方?”

“為何?”

眾人不解。

趙駿說道:“很簡單,遼國也多有漢人,而且他們自詡為天朝上邦,乃是唐朝正統,所以也推崇儒家文化,歡迎儒家經典還來不及。至於銅、硝、硫磺等禁物,你猜他們需不需要?”

“火器!”

眾人互相對視,異口同聲,頓時明瞭。

遼國顯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是盯上了大宋的火器了。

知道打不過,就得進行研究。

而研究就得有原材料。

東北雖然物產豐富,但硝石礦和硫磺礦極少,即便是有,也多埋在地下。

中原地區就不一樣,古代中國硝石礦產地在西北地區,有“硝石出隴道,硫磺出漢中”的說法。

不過那是春秋時期《範子計然》的記載了,離北宋都一千多年,漢中的硫磺礦產逐漸枯竭,需要大量從日本進口。

而硝石的產量則沒有減少,因為產地頗多,除了西北甘肅以外,還有四川、山東以及山西都是古代著名的產硝地,儲存量還是非常大。

再加上遼國雖然有貿易,有商業,但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力上,跟宋朝完全沒得比。

至少遼國頂多與日本建立了一個勉強的朝貢體系,日本有給遼國上貢過,但也僅僅只是偶爾上一次貢,雙方几乎毫無經濟、軍事等方面往來。

所以這就導致遼國那邊並沒有擁有硝石和硫磺這兩個火藥的原材料,自然也就無從對火藥進行研究。

要是開放了違禁品就不一樣了。

遼國就能夠大量購入硫磺和硝石做實驗,從而開展火器的研究。

聽到趙駿的分析,王曾皺眉道:“那我們不能答應這個要求啊,若是讓遼國研製出火藥,我們的優勢豈不是蕩然無存?”

“不,賣給他們!不僅要賣,而且狠狠地賣,多賣多賺!”

趙駿卻笑呵呵地說道。

眾人大驚失色。

呂夷簡痛心疾首道:“糊塗啊漢龍,怎麼能賣這樣的東西給遼國呢?”

“我知道這是戰略資源,但你們聽說過先發優勢嗎?”

趙駿問道。

“沒聽說過。”

眾人搖搖頭。

“先發優勢就是指領先技術和產品帶來的持久的競爭優勢!”

趙駿分析道:“火藥從唐朝就發明了,但為什麼到今天才被我弄出純顆粒狀黑火藥呢?這就是技術原因,除非我和曾公亮還有火器司唯一一個知道秘方的檔頭做叛徒,不然遼國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跨越那麼大的技術壁壘,完成火藥升級。”

“唔”

趙禎覺得有道理,點點頭道:“那我們是否必須嚴格控制曾公亮和那名檔頭?”

“那倒不至於,他們倆現在在火器司裡面生活,周圍都是軍隊,防守嚴密,而且除了我們幾個,沒有人知道他們清楚火藥秘方。我已經對他們倆下了死命令,不許外傳,甚至連讓人知道他們清楚火藥秘方的事情都下了封口令。”

趙駿笑道:“火器司那邊應該是安然無恙,就算遼國人偷偷潛入進去,抓了幾個工匠都弄不出來,因為這些工匠每個人知道的工序都不一樣,即便是湊齊了所有工序的匠人,他們連先後順序以及比例都不知道,拿什麼來研究?”

“這樣就好。”

眾人放下心來,只要遼國人搞不到火藥配方就行。

但下一秒,大家就又把心提了起來。

因為趙駿說道:“先賣原材料,等他們弄不出來,再過幾年我們把完整的火器配方賣給遼國。”

“連火器配方都賣給遼國?”

眾人面面相覷。

趙駿解釋道:“還是先發優勢,再過幾年,我們就能想辦法先進行小規模工業革命,摸索出更好的鋼鐵,製造出更好的火炮、槍支彈藥,到時候火藥賣給遼國,他們依舊處於火器劣勢之下,想追上我們的腳步,難如登天!”

大宋最大的優勢就是趙駿知道未來發展,所以除非遼國那邊也有個先知,否則在研發上就永遠要慢大宋。那大宋為什麼就不能把落後技術賣給遼國呢?不僅能狠狠地賺一筆,還能賣各種材料。

比如硝石、硫磺,從日本進口過來,轉手賣給遼國。等將來火器發展得更好,別說原材料,火藥都能賣給對方了,就跟後世先發國家與後發劣勢國家一樣的情況。

到時候遼國被死死拿捏,最多也就是個原材料出口國而已,等大宋強盛起來,憑藉碾壓級別的技術優勢,將遼國滅亡吞併,也是輕而易舉了。